欢迎访问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网站!

民进网

湖北民进网

首页 > 参政议政

关于武昌鱼养殖的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2022-10-19浏览量:1517
【字体大小:

本文为民进鄂州市委会主委谈春光在中共鄂州市委与党外人士协商座谈会上的发言,民进鄂州市委会副主委李波执笔,全文如下:

根据在梁子湖渔樵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长江水产研究所、富农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等地进行调研等地的调研情况,民进市委会着重从武昌鱼养殖方面谈几点建议。

一、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是缺乏龙头引领,组织化程度低。目前我市武昌鱼等水产养殖户大都是中小业主,规模小且分散,各自为阵,历史上两家冠名“武昌鱼”的(企业武昌鱼股份公司和湖北武昌鱼集团)均未发挥养殖龙头企业作用。一方面,没有大的龙头企业和产业协会来带领整合相关资源,最终无法形成我市自己的武昌鱼养殖标准;另一方面,缺乏龙头企业和专业化组织,水产养殖技术提升和推广普及难,产业化程度低,可持续发展能力弱。

二是科技支撑不足,标准化养殖少。虽然湖北团头鲂(武昌鱼)原种场在我市,长江水产研究所在梁子湖区,但这些专业型机构对武昌鱼养殖指导不够,科技支持力度没有发挥区域优势,好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由湖北团头鲂(武昌鱼)原种场主导的育苗及养殖等地方标准也没有上升到省级及以上标准,且目前也已经被废止,处于标准真空期;各区农业农村局水产专业人员少,水产技术力量不足,一定程度制约了武昌鱼养殖的发展。养殖户多是自己聘请专家,甚至是自学自用,导致每个地方鱼苗品种不一样、养殖标准不一样、成鱼质量不一样。

三是基础设施不完善,资源利用率低。环梁子湖周边一些武昌鱼养殖基地,多为传统养殖水面,地处边远地带,缺少资金投入,部分养殖基地设施陈旧,比如一些养殖基地没有硬化,日常经营及渔业运输存在困难;一些老旧鱼池没有进行标准化改造,配套不完善,生产效率不高;一些养殖基地随紧挨梁子湖,一路之隔无法取水,尾水处理也存在困难,泵站等水利设施没有充分利用,水资源利用率不高。

四是高品质成鱼供应不足。以梁子湖渔樵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采用混养模式,养殖水面1500亩,最主要是产品是武昌鱼,年产量约80万斤,3斤左右武昌鱼均以“活鱼”形式销售,没有产品进入加工及深加工等环节,高品质武昌鱼供不应求。

二、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提四点建议:

1.积极争取政策,优化养殖配套。密切跟踪《湖北省渔业产业链实施方案》出台和产业链政策项目资金,争取武昌鱼产业链得到国家级、省级重视和支持。将政策性项目资金重点转向武昌鱼养殖基础设施建设,对精养鱼池改造、道路等设施建设实行以奖代补,扩大养殖范围和规模;建立武昌鱼养殖发展专项基金,对经营良好的养殖大户、龙头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对新建立的养殖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政府给予一次性定额资金奖励,推动武昌鱼养殖产业发展;涉农金融机构(农商行)应采取多种形式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及养殖户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政府根据贷款额度给予适当财政贴息支持。

2.规范养殖标准,做实武昌鱼故乡。一是借助湖北团头鲂(武昌鱼)原种场平台,向养殖户提供优良的武昌鱼原种亲本和苗种,品种“在精不在多”,重点推广1-2个武昌鱼品种;二是联合我市规模较大武昌鱼养殖企业,聘请专业团队及武昌鱼养殖专家顾问,重新制定武昌鱼育苗及养殖等行业标准,抢占行业标准制高点。全市技术、资源共享,推广统一技术规范和新产品标准,成立专门巡查流动服务队伍等方式,开展养殖技术、疫病防控、安全生产及水产品安全监管等技术培训服务,为武昌鱼养殖业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三是争取鄂州武昌鱼研究院建立,开展产学研协调创新,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攻关,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通过开展教学基地、科研基地和创业基地建设,逐步形成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体系;四是选调专业技术人才充实渔业工作岗位,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将武昌鱼养殖工作纳入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3.集中统一规划,充分利用水域资源。目前长江禁捕、梁子湖禁捕,不能进行围网养殖,长江湖泊的原生态鱼无法获取,要实施大规模养殖就需要连点成片,统筹规划利用好、改善好现有水域资源,合理布局,盘活现存水面。建议由政府主导,在梁子湖沿线流转鱼池,将分散的小型养殖户鱼池进行收储,连片形成大规模水域,引进业主承包经营,形成规模化养殖基地,便于集中统一管理。结合梁子湖环湖路建设,健全相关配套设施,将养殖基地与全域旅游相融合,向休闲垂钓、渔业观光、乡村体验、特色景区方向发展。

4.严格取水和尾水管理,确保生态安全。武昌鱼的养殖条件为池塘面积3000平方米~l0000平方米,水深2米以上,PH值在7~8之间,应配有排灌、饲料加工、运输、增氧等机械,养殖期间要求定期注水,7月~9月每半个月注水1次,每次注水量为20公分~30公分,需要大量水资源。水利部门应积极为沿湖的养殖户办理取水许可,或者利用泵站、水渠为养殖户提供取水便利,确保鱼池用水条件得到满足。另外,要重点实施尾水处理项目,对养殖产生的废水进行及时有效处理,在发展养殖经济的同时,切实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