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网
湖北民进网
尽管疫情导致产业链、供应链遭受了冲击,但我市“非接触经济”企业营业收入仍呈现逆势增长的态势,显示了在疫情考验下的强大韧性。近年来,我市“非接触经济”增长较快,行业门类齐全、头部企业聚集效应明显、产业基础良好,此次疫情更是成为我市“非接触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但仍然存在应用场景落地不够、与传统产业融合不够、人才优势发挥不够等短板:
为此,建议:
一是抓好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引领。抢抓当前的发展风口和机遇期,策划一批支撑“非接触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探索适用于新业态新模式“沙盒”监管措施,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为新业态发展留足空间;建立数字经济统计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考核机制,督促培育新动能。
二是聚焦重点赛道,塑造产业优势。扩大我市在线教育、智慧医疗方面的领先优势,将其打造为“金字招牌”;补齐短板、深挖潜力,在新零售、智慧物流、智能出行、在线文娱等领域提档进位;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鼓励农户、农业合作社与盒马鲜生、食享会等企业合作,建设“数字农场”,推动“非接触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开展试点示范,推广应用场景。搭建市内应用与市内技术企业供需对接平台,以应用带动集成;举办“非接触经济”展会、峰会,推广我市先进技术和产品;选取2到3个有代表性的中心城区结合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开展“非接触经济”应用场景试点示范,充分利用市内技术企业声纹解锁、虹膜识别、红外遥感等先进技术,打造智能社区管理、无接触医疗付费等应用场景示范区。
四是引进培育企业,加强要素保障。鼓励头部企业在武汉设立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第二总部;加强市内高校基础学科建设,建立面向头部企业的高端人才培养模式,加快IC设计、人工智能等高端人才培养;发挥武汉应用型高校多的优势,开展订单式合作培养,面向企业大量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建立面向前沿技术的实训基地。
(此文系吴俊在武汉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市长对话会上的书面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