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网站!

民进网

湖北民进网

首页 > 全国两会专栏

刘超代表:关于多措并举保障医疗秩序稳定的相关建议

发布时间:2020-05-27来源:民进网 浏览量:2415
【字体大小:

中国有三百多万医生,所有一线医护工作者不超过一千万人,就是这样一群人,守护着十四亿人的生老病死。近些年来,医闹、甚至暴力伤医事件,层出不穷,甚至愈显愈烈,“医生”成了高危职业,“救人”要以生命为代价。据不完全统计,仅2009~2018 年的十年间,中国大陆媒体共报道过295起伤医事件,362名医护人员受伤,2001年以来,至少有50位医务工作者因为暴力伤医事件而失去生命。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进入攻坚阶段,各种复杂因素强势结合,一方面为政府职能优化,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医疗卫生领域各种伤医、杀医等“医闹”事件已成为政府治理的一大掣肘。政府如何从宏观机制设计和微观打击力度相结合,对不法“医闹”形成强势威慑,这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挑战。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当前我国政府在治理“医闹”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困境:一是“医闹”产生的制度性缺陷依然存在,包括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淡化后形成了“逐利机制”,以及药品流通体制诸如长期药品政府定价模式、行业集中度低、流通代理环节过多而导致的药品价格虚高问题等。二是有效维权渠道依然缺乏,主要表现在发生医疗纠纷后,自行协商、行政调解和民事诉讼的方式弊端重重,加之缺乏有效的维权引导渠道,医患双方很难针对自己的纠纷情况选取有效的解决方式。三是政府的法治力度薄弱,一方面是主要是“维稳”思维的固化;另一方面相关法律规则过于粗疏,大多是宣示性、原则性的表述和普遍性规则,难以落实落地,缺乏强有力的惩治医闹的具体举措。四是治理“医闹”的社会机制尚未完善,包括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事故鉴定机制、医疗责任保险机制、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和“医闹”应急机制等亟需完善或还没建立起来。针对这些方面提出建议如下。

第一,加快回归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价值。我国公立医院公益性的淡化,是导致“看病贵”、医患关系紧张的病根所在,过度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严重影响着医疗卫生体制的完善。只有尽快实现公立医院公益性回归,才能从根本上重塑和谐医患关系。

第二,推动医院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医疗秩序稳定。在短期内宜采取能快速落实的“治标”措施,比如切实提高医生的合理合法的收入,禁止医护人员参与追缴费用;将医院安保工作关口前移,建立医疗机构强制安检制度;加大对医院场所突发“医闹”事件的监督与治理,医院成立快速反应小组,实现警医联动,确保恶性突发事件的及时有效处置等,尽快缓解现时矛盾。

第三,引入人民调解机制解决医患纠纷的重要举措。“医闹”治理必须从技术性治理向法治化治理路径转变,构建更加有效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应赋予行政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并结合调解的中立性、人员配置和程序完善等方面入手,加强民间调解、引入第三方调查机制、推行恢复性司法等纠纷化解措施,避免正常的医疗维权行为向“医闹”异化。

第四,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公安部门、司法行政部门、政府信用主管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共建共享信息平台系统,对于认定的医闹信息列入信用部门的“数据(标准)清单”,纳入征信体系,设置分类分级的信用联动惩戒规则,推进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形成各类主体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构成医闹处置的社会合力。

第五,完善政府治理“医闹”的制度构架。包括建立完善科学全面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健全科学完备的医疗事故鉴定机制、创新科学合理的医疗责任保险机制、建设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等,通过市场转移风险、合理分配医疗风险,实现风险共担,

第六,建立舆论引导机制。鉴于“医闹”的高度社会影响力,政府应分担医院的舆论压力,建立新闻发言制度,提供权威信息,主动与社会媒体沟通交流,承担起舆论的引导责任,做好网络舆情的防范和治理工作。

应该看到,对“医闹”的根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更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对“医闹”问题的研究,也应从多维度、多视角展开,产生更多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的成果。

(刘超系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科技学院医药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