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网站!

民进网

湖北民进网

首页 > 省委会要闻

文教中心:擎起长江文明火炬

发布时间:2015-08-04来源:周洪宇 浏览量:2826
【字体大小:

 

      《湖北日报》讯  文教中心的形成是一定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从历史上看,中国政治经济中心逐步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文教中心也随之逐步南移。

  文教中心的转移既有政治、经济、文化作用使然,同样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清末,晚清重臣张之洞督鄂18年,推动了武汉的政治经济军事近代化,促成了文教近代化,构建了领先全国的文教体系,使武汉一度成为全国的文教中心;并反过来推动了他的政治经济军事近代化事业,促成近代武汉崛起以及当前四大文教中心的地位,构成和壮大了长江文明。

  从汉唐到清末,我国文教中心经历了四次转移:分别为汉唐时期的长安、洛阳,北宋的开封和南宋的临安,元明清时期的北京,清末的武汉。

  汉唐时期的长安、洛阳(公元前202年—公元907年),中央官学纵横体系完备,经学、医学、书学、算学、律学等多种学科并举,留学教育,学生人数众多。

  北宋的开封(960年—1127年)和南宋的临安(1127年—1279年),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锐意改进,开封成为北宋文教中心。南宋政权南移、经济中心南迁的同时,文教中心也随之转移到临安,且辐射毗邻的安徽、江西等区域。

  元明清时期的北京(1271—1840),中央官学体系健全,开设了留学生教育机构,学习内容中西结合,诸多儒士聚集北京,因之政治中心的转移而实现文教中心的形成。

  清末的武汉(1889—1911),张之洞以武汉为新式教育改革点,构建了从低到高、普通和专业结合的教育体系,派遣游学,培养大批所需人才等。相较于北京陈旧的封建官学体系,武汉有领先全国、系统全面的教育体系和文教设施,促使“各省考查学制者必于鄂,延聘教员者必于鄂,外省学生负笈远来者尤众。”张之洞对武汉文教的锐意系统改革,为武汉成为近代全国首屈一指的文教中心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清末经济、文化发展中,江浙地区并不输于武汉,却并没有成为近代文教中心。一方面,“惟楚有才”,传统文化奠基;另一方面,离不开张之洞对文教近代化的重视和改革。他任湖广总督期间,全面积极推进以创实业、练新军、兴文教为一体的“湖北新政”,通过对书院改制,初现新学端倪;兴办各类新式学堂,实业、师范、普通结合;派遣游学,“睁眼开世界”;兴办报纸和图书馆等,助新式和社会教育,不仅满足了前项所需人才,更使得武汉成为近代新式教育的中心和示范区,促成近代武汉文教中心地位,奠定了当前武汉四大文教中心地位。

  武汉文教中心地位的形成,首先为武汉培养了一批具有近代专识人才。文教中心的形成,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提供了最基础、最重要的人才支撑。毕业于文普通学堂的董必武,赴日留学后开始接触社会主义书刊,成为武汉地区社会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清末奠定的武汉近代文教中心的地位到今天一直绵延流长,不仅今天武汉不少大中专院校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其功绩中,更为武汉当今全国四大文教中心之一地位打下了坚实根基。

  如今,武汉文教中心不断彰显,武汉多类教育居全国领先者行列,武汉高等学校数量稳居全国第3位;武汉在校大学生总数全球第一,超过了4个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超过了美国纽约、英国伦敦等知名国际大城市;武汉高教各类学科分布较齐全;武汉科研实力,拥有国家实验室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1家,国家工程实验室3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3家;拥有一批高科技人才,截至2013年底,湖北已有63名院士,仅次于北京、江苏、上海;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业示范区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中关村和深圳高新区。

  教育、人才、科研多管齐下,为武汉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本和科技支持。

  我们继承和弘扬改革家张之洞敢为人先、勇于改革、敢于开放、善于创新、大力实干的精神,把握时代机遇,锐意改革,发挥区域优势,不断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文教体系,进一步夯实武汉为全国四大文教中心之一的地位,为湖北武汉乃至国家发展作出新贡献。

  (作者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湖北省委会主委、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华中师范大学二级教授)

  “教育文明”是武汉城市的图腾

  问:您期望在长江文明馆里看到哪些有关教育方面的展出内容?

  周洪宇: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图腾,教育是文化传承的基本载体与途径。因此,长江文明馆最核心的表达应该是“教育文明”。历史上文教中心的四次转移希望能在馆里有所展示,从而让人们明白武汉全国四大文教中心之一的地位来之不易,应该居安思危,努力保持其优势地位。同时,建议运用声光电等先进技术,对南北教育发展脉络,特别是一些南北著名高校的校史进行梳理和对比,这些内容若能在长江文明馆里得到体现和反映将是十分让人期待的。

  问:作为全国第一座以大河流域为主题的展馆,您认为相较普通博物馆,长江文明馆应如何发挥其社教功能?

  周洪宇:对长江文明馆而言,首先应是办好馆,让它的内容活泼、好看、可信;然后是充分利用好该馆,要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还要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广大青少年参观,特别是要组织中小学生参观。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组织他们参观长江文明馆,可以让他们了解长江文明的多样性和灿烂性,增进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有了自豪感和自信心,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