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网站!

民进网

湖北民进网

首页 > 会员风采

为孩子出书的责任与快乐

发布时间:2015-05-21来源:本站 浏览量:2622
【字体大小:

    为少儿朋友写作、出版了16本儿童故事集的美国犹太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Isaac BashevisSiger,1904—1991),因他为儿童文学创作做出的杰出贡献,于1970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1978年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说过,“整个世界,整个人的生活就是一个长长的故事。”他在《给孩子们的故事》(美 艾•巴•辛格著,任溶溶 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4年8月)中用36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每过一天,都会留下一个故事,故事就是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我想,如果把为孩子出书的故事写出来,就是出版人贯穿在童书创作、童书插图、童书创新、童书形式、童书质量等一系列编辑出版工作中的责任、思想和快乐。

    很多少儿朋友可能读过由湖北少儿出版社于2006年陆续推出的“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它精选了20世纪初至今100年间100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100部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囊括了自20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以来中国5代儿童文学作家中的代表人物。这些作品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社会效果、艺术质量”具有穿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广受小读者的喜爱,曾经滋养过一代又一代中国的少年儿童,对他们美好心灵、人格品行的培养与塑造发挥过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为什么要为孩子策划这样一个选题,规划一项如此大的出版工程,它体现的恰是出版人的责任、眼光与思想,落脚在高度的文化担当上。该书系的策划曾赠送过我一套,遗憾的是还没有全部读完。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的出版价值和影响在于开创了弘扬光大中国本土少儿原创出版物,加强本土少儿图书出版的先河,在于对中国儿童文学原创产品的传播、探索、创新与发展的引领作用,在于对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尊重与认定。我在不同场合与他人谈到为孩子出书和有关孩子阅读的话题中,曾多次说到,无论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它都将是中国孩子的阅读经典。

    为孩子出书需要孩童般的眼光与心理情趣是出版人的另一种姿态。记得20世纪90年代,很多家庭,小学、学前班开始重视小孩的英语教育,1995年,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彩色《小星星英语系列》是我为孩子出书的第一个选题,分为两个系列,每个系列含10个分册。采用横24开本,每册12页,严格按照4—6岁、7—9岁的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组构内容。并请来自美国的Collin Wright小朋友和他的妈妈Mrs. Sharon Wright朗读录音,制作录音带。录音时选配的主题音乐是法国民歌《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于是便有了《小星星英语系列》这样一个书名,后来被一些幼儿园,学前班和小学作为英语教材使用。当1995年的国际儿童节到来时,以为孩子们策划、组编《小星星英语系列》书稿的感受,编辑出版《小星星英语系列》的快乐之心,为小朋友写了一封《“小星星”祝你快乐》的信函,被刊发在《读者导报》上。随后我又写了一篇《与童心共鸣——评〈小星星英语系列〉》的书评,在《出版科学》杂志(1995年,第3期)上发表,并获得该年度湖北省书评一等奖。

    后来,我每次去国外参加书展时,总要去童书展台浏览观看,对那些印制精美、形式多样、内容生动活泼的童书真是爱不释手,流连忘返。正是这种愿望,2003年,我在法兰克福书展上引进一套由奥地利、德国有名的少儿作家海因茨•雅尼什先生和莫妮卡•菲特女士写作的《星期天的巨人》《绿色的雪•红色的三叶草》和《能干的小玛丽》等童书,为让孩子们感觉亲切,用“少年阅读岛”作丛书名。并为少儿朋友写了第二封信函《走进少年阅读岛》,至今还记得开篇几句:“亲爱的小朋友,暑假到了,你们肯定有不少美好的打算和计划。不过可别忘了一定要去少年阅读岛看一看,那里有《星期天的巨人》《绿色的雪•红色的三叶草》和《能干的小玛丽》等你们喜爱的童书,他们会给你们带来许许多多新奇美妙的阅读感受哦。”不知为孩子出书的人是否有这样的体验,在策划、编辑、出版工作中常有忘掉自己年龄之感,仿佛回到早已告别的童年。我在两封未曾寄出去的信函中,采用合乎小读者口味的语言,表达大朋友对小朋友的关爱与亲切交谈。在我看来,这就是为孩子出书的快乐。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印刷业的发达,文化教育的普及,读者的阅读需求不断提高与改变,图文并茂、彩色印制的童书越来越多。装帧上从平装、简精装走向精装、豪华装,单本书被更多的丛书、套书取代。进入读图时代,童书的出版个性更为鲜明,品种越来越丰富。2003年,我约请中国翻译行业最高荣誉奖“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屠岸先生与他的女儿章燕(北师大英国语言文学教授),为少儿朋友编译了英汉对照版“英美著名少儿诗选”6辑,收入236首英美著名童诗。《母亲的歌》《春天的早晨》《瞧不见的游戏伴儿》《夜莺与萤火虫》《广阔奇妙的世界》《荡着回声的草地》,有些是写给孩子的诗歌,有些是关于孩子的诗歌,不仅书名美,符合孩子的心理与情趣,更重要的是原创者将儿童心理、儿童幻想描写得精确贴切、生动活泼。而译文的传真、传神,使童诗的韵律、乐感、节奏感彼此呼应,和谐优美,带给孩子爱的培育和美的享受,让他们在诗歌中认识生活,了解世界。由此想到为孩子出书必须有一批创作灵感强、熟知儿童心理、风格独特的优秀儿童文学作者资源,才能为少儿图书的原创出版,图书内容和质量提供保障。

    2005年,我尝试为少儿朋友编辑出版世界名著插图本《伊索寓言》和《拉封丹寓言》等,从封面设计到文中插图均采用黑白两色。人们最为熟知的《伊索寓言》为英汉对照本,由英语诗歌翻译家黄杲炘先生翻译,书中大部分插图出自美国著名插图画家瑞德(Luis John Rhead,1857—1926)。瑞德生于英国,曾在巴黎和伦敦学画,移居美国后,为很多著名的少儿文学作品作过插图。《拉封丹寓言》因篇幅长,以中译本出版,译者是德语诗歌翻译家钱春绮先生、英语诗歌翻译家黄杲炘先生,书中镌刻细腻精美、印刷极为考究的铜版画插图取自原作,出自19世纪法国著名版画家、雕刻家和插图家古斯塔夫·多雷(Gustave Doré,1832—1883)。多雷也是中国画界和出版界较为熟悉的著名插图画家,为很多世界名著做过插图,如《圣经》《神曲》《失乐园》《疯狂的罗兰》等,他同样为不少儿童书籍作过插图,原作《格林童话》等的精美插图就是多雷所作。

    2010年,我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北欧文学专家石琴娥女士,按不同故事内容做分类选编“安徒生经典童话故事”5册,《爱心童话》《励志童话》《情谊童话》《奇幻童话》《异想童话》,同样从封面到内文插图均为黑白。在很多少儿出版社都争着出版《安徒生童话》的年代里,少儿图书市场上彩色印制的“安徒生童话全集”、“安徒生童话选编”等满目皆是。这5册“安徒生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的选择、书名、插图、黑白两色的印制与童书市场上的安徒生童话书相比显得十分新颖独特,带给小读者新视觉新感受。石琴娥女士曾专门从北京给我打来电话说,她送了一套给驻华丹麦大使馆的文化官员,他们很高兴,评价这套书的分类选材、各册书名、装帧设计很有创意,很独特。石琴娥女士还说,她去丹麦时,准备送一套存放在安徒生博物馆。

    为孩子出书的责任和思想的彼岸,是要具备贴近孩子的思想与想象力。谈到插图本童书的出版,中国相对落后守旧,一是插图童书的出版不够严肃重视,懂插图艺术的童书编辑不多,把握不够,所配插图随意性大,甚至低俗,对童书内容没有起到画龙点睛、丰富孩子头脑的作用;二是缺少专业插图画家,对童书内容的把握、站在孩子角度的思维和想象力不够,插图缺少美的元素,不受孩子喜欢;三是插图的专业性、艺术性亟待提高。童书离不开插图,西方出版史上的插图本图书,特别是插图本童书出版都有一部十分感人的插图史与插图画家的故事(参阅《插图中的世界名著》余风高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西方童书出版历来重视插图艺术,很多为童书做插图的插图画家特别富有灵感、想象力和幻想,绘画造诣极高,后来都成为世界著名画家或插图画家,英国画家坦尼尔(Sir John Tenniel,1820–1914)由于为《爱丽斯漫游奇境记》画插图而赢得不朽名望。英国新浪漫派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1850—1894)为孩子创作的经典之作《一个孩子的诗园》,是英国儿童文学中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经过了百年流传,被誉为儿童学习语言“最优美的启蒙教材”,有120位世界有名的插图画家为它配画了插图,其中英国著名插画家查尔斯·罗宾逊(Charles Robinson)为该书作的插图最为经典著名。他画风浪漫活泼,富有诗意、灵感与启发性,曾为诸多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绘制插图,代表作品有《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一个孩子的诗园》等世界级经典插画。他还是第一位为王尔德童话绘制插图的大艺术家。我在4月1日的《中华读书报》第二版上读到:《屠岸、金波携手选编童诗经典集》,取书名《诗流双汇集》,尽纳迄今为止最为经典的当代中外儿童诗歌100首,出版方特意邀请西班牙新锐绘画师雷卡森斯为诗歌配版画插图,可见我国童书出版已开始重视插图艺术。

    谈论上述童书出版与插图本童书的故事,引发我们对以下几个问题的思考:为孩子出书首先要拥有优秀的原创作者队伍。在分析研究中国少儿的阅读愿望和需求,以我国“幼儿基础阅读书目”和“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为基础,组织原创作者,加大开发适合中国少儿阅读、有创意的原创图书选题力度,坚持我国少儿图书题材本土化原则。多出版创意新、质量好、展示中国少儿生活的本土原创优秀童书;其二与少儿文学作品翻译家或翻译工作者,甚至不同国度、不同语种的汉学家携手合作,建立“国际融合出版”大平台。童书出版无国界,《一个孩子的诗园》、“英美著名少儿诗选”、《给孩子们的故事》《安徒生经典童话故事》和《伊索寓言》等都是很好的例证。引进外国童书版权,译介外国优秀童书,必须有儿童文学翻译家的参与合作。在我的编辑出版工作中,倘若没有钱春绮、屠岸、黄杲炘、石琴娥等一批德高望重的前辈翻译家的合作与支持,就不可能为小朋友们编辑出版上述优秀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又如安徽少儿出版社经过三年的准备和谈判,于2014年,得到了世界儿童文学界的最高奖项——国际安徒生奖的设立者和主办者,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首度官方的授权,将代表世界儿童文学最高荣誉的“国际安徒生奖58年的获奖作品”系统引进中国,而这批获奖作品的译介工作需要依靠强大的翻译力量才能实现。同样将原创性强,具有中国孩子生活特色的本土少儿图书译介到国外,也需要翻译之桥梁。其三熟悉了解一批年轻插图画家,约请他们为童书出版作插图,丰富童书出版内涵。其四儿童文学教师也是童书出版的重要科学支撑。为孩子出书,不仅要给孩子出版各种优质读物,还要具备教育培养孩子自小养成阅读习惯的责任意识。这项工作,需要高校儿童文学教师(有些儿童文学教师自身就是童书创作者)的配合、参与、合作,从教学、研究、创作,到儿童的基础阅读教育、阅读心理、阅读习惯等方面做出长远的童书出版战略定位。四个话题归结为一个,就是为将来的少儿出版储存竞争能量与资源。

    辛格曾说过:“许多成人也阅读和欣赏儿童书。我们不仅为儿童写作,也为他们的父母写作。他们也是认真的儿童。”为孩子出书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出版童书不仅是为孩子,还有很多成人阅读、欣赏儿童书,他们是曾经的孩子。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孩子是用天真无邪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特有的方式去认识世界,孩子的心理和情趣是孩子的特质,而捕捉孩子的特质正是给孩子出书的思想、责任与快乐。

(作者:唐瑾,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湖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