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进网

湖北民进网
民进荆门文化出版支部 李静
在荆门的艺术百花园里,有一枝在寒风中绽放的金菊,坚韧、挺拔、清香四溢、令人瞩目,她就是荆门市艺术剧院国家二级演员、市政协委员曾菊。曾菊从艺10多年来情系舞台,放飞梦想,在艺术道路上坚韧不拔、孜孜追求,一路追逐当优秀演员的梦想,由一名普通演员成长为一名观众喜爱的演员,在她成长的路上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1992年参加湖北省剧种汇演,主演《荷花洲头》获表演一等奖,参加湖北省第三届戏剧青年演员比赛获戏剧新人奖;1998年参加湖北省首届荆州花鼓戏戏歌演唱比赛获一等奖;2006年荣获湖北省楚天文华表演二等奖和湖北省戏剧牡丹花奖。2007年荣获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和文华表演奖。由她主演的剧目《荷花洲头》荣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提名奖,并晋京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五周年献礼演出。主演的现代湖北花鼓戏《十二月等郎》入选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2006年荣获湖北省楚天文华优秀剧目奖、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评比展演一等奖第一名和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提名剧目,2007年获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和第十二届文华奖文华大奖,为剧院争得了荣誉,为荆门争得了荣誉,为湖北争得了荣誉。
(一)
曾菊从小就爱唱爱跳,做梦都想当演员,15岁被选入剧团学员班,从此就与她魂萦梦绕的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她的心中也就有了当优秀演员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她虚心学习,勤学苦练,不断地吸取艺术的养分。作为学员班的优秀学员,她被剧团送到荆州艺校学习。她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牺牲了所有休息时间苦练基本功,在四年的学习中,她付出了比常人多几倍的心血和汗水,从而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临毕业时,她扮演《挡马》中的杨八姐,参加湖北省艺术院校“桃李杯”比赛获“三等奖”。1989年她以优异的成绩从荆州艺校毕业回剧院上班,她一边参加演出,上山下乡,辗转南北,在舞台实践中提高表演水平,一边虚心地向剧院的老演员们学习请教,不耻下问。戏曲界较有名气的导演刘明保、
(二)
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曾菊深深地感到艺术无止境,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必须具备对艺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勇攀高峰的勇气与决心。1992年剧院准备排演大型现代花鼓戏《荷花洲头》,领导考虑再三,决定启用新人曾菊。对于还没有在大型剧目中担任过主角的她无疑是又喜又忧,喜的是自己终于有了饰演主角、展示才华的机会,忧的是这样一部大戏自己是否能完成,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她勇敢地挑起了这付重担。为了饰演好剧中何花这个角色,她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每个动作、每句台词、每个表情都是认真琢磨、反复练习。为了剧情需要,导演为女主角设计三个倒狮虎动作,要求干净、利落、漂亮,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她每天早晨六点钟就到排练厅一遍一遍地练,开始导演和领导都有些担心,但看到她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他们释然了,放心了,因为她出色的表演,《荷花洲头》获全国大奖,她也实现了艺术生涯中的第一次飞跃。
曾菊对艺术的精益求精不仅仅表现在对主要角色的饰演上,她从不挑角色大小,不计较主配角,把每一次演出,每一个角色的饰演都当作提高自己的机会,对于配角、群众角色的饰演,她也力求做到出彩。1996年剧院排演《闹龙舟》,曾菊在剧中只扮演了一个没有一句台词的村姑,即使是这样一个角色,她演得也非常认真,深得全国知名导演
(三)
追逐梦想的过程是漫长的,有欢乐,也有痛苦,有抉择,也有取舍。在曾菊看来,做一名优秀的演员,不仅仅只表现在演技上高人一筹,更重要的是她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无私奉献精神。她是这么想的,也是努力这么做的。一有演出任务,不论领导安排几个节目、安排什么角色,她都毫不犹豫地接受,从不叫苦叫累叫困难。有时候,一台节目中,她既要担任独唱,又要表演小品,还要朗诵诗歌,非常累,但毫无怨言。她的孩子小无人照料,却从不给领导为难,每一次下乡演出或巡回商演,只要安排到她,她便把孩子托付给老人或者同事,背起包就走,有时一走就是10多天。在《十二月等郎》的排演中,她总是最先一个到排练厅,最后一个走,经常是做饭时背台词、练唱腔,走路、睡觉时揣摩角色,从来没有因台词唱腔多影响导演排戏的进度,上了排练场更是卯足了劲排戏,一遍不行再来第二遍,反复排,反复练,只到导演和自己满意为止。在排七月那场戏时,为了表现剧中女主角焦急心情,需要她毫不犹豫地从1米多高的台板上跳下去堵“缺口”,每次她都一丝不苟地按导演要求做,结果不慎扭伤了脚踝,为了不影响排练进度,她瘸着脚一边治疗一边坚持排练,演出时还打着封闭上场。导演在排练时间上要求非常严,她的家离剧院比较远,为不影响排练,她说服姑妹,将自己的家搬到了离剧院较近的姑妹家中,没有时间做饭,她就让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每天跟着她吃盒饭,她就是这样将《十二月等郎》中的角色苗子塑造了起来。在《十二月等郎》剧组开展“六走进”活动中,她克服家庭、身体疾病等困难,走乡村、下厂矿、进机关、进学校,坚持参加每一场演出,从不叫苦;在《十二月等郎》接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验收演出时,由于连续一个多月的排练演出,导致她嗓子出现水肿,她没有打退堂鼓,以超乎寻常的毅力,完成了这场演出;11月底,进京参加“北京.湖北文化周”演出活动,她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出色地完成了演出任务,博得首都专家和观众的好评;12月初又赴武汉参加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评比展演,她的出色表演又一次为该剧赢得了荣誉。2007年该剧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并受中宣部的邀请再次晋京演出,获得了成功。11月参加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由于她的超常发挥,该剧摘得文华大奖的桂冠。
一个人有了梦想,才会有追求,在这样一个物质取向多元化的时代,象曾菊这样在艺术的一亩三分地里辛勤地编织着梦想的人已经不多了,但她仍坚守着她的这份追求,而且她要用自己的一生来追逐那心中最美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