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网站!
 
加入收藏 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洪宇视点

吟诗作联美利坚

发布时间:2003-08-06  来源:aa
                  周洪宇 赴美访学半载,业务爱好未改。研究工作之余,仍时常以诗抒怀,表达个人对于生活、工作和时事的感受。现从所作30余首中撷取数首,先叙述其写作的来由,再附录原作,来个以诗配文的新尝试,题目呢,就叫“吟诗作联美利坚”吧! 去年年底,我赴美做高访。抵美不久,就深感自己沉浸在友谊的海洋中,受到了大家的关爱,很快适应了新环境,顺利地开展了工作。接待我的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中国教育中心主任曾满超教授(Mun C.Tsang)对我的研究项目“20世纪上半叶美国教育家在华活动及其影响”十分重视,特在安排两名博士研究生Tracey Dye小姐和Anna Hahn小姐配合协助我整理有关资料,聘请费用也由他提供。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的总领事张宏喜大使、教育参赞徐敦潢先生、教育领事王定华博士等人也非常关心我的生活和研究,经常问候和看望,让人倍感温暧。一些新结识的美国朋友,如哥大教院特藏室主任David M.Ment博士、纽约华美协进社社长TorreyL.Whitman 先生、副社长Nancy Jeris 女士、前社长孟治(Paul Chih Meng)的女儿Meimei Meng女士等人,给予我的研究很大支持,或代为联络有关机构和人士,或免费复印研究资料,让我感受到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态度和无私帮助。在纽约的一批中国学生学者,如杨晓微教授、李旭硕士及其丈夫罗伏军先生、潘晴硕士、张璐璐硕士、李淳博士、李文利博士、李亚玲博士、王海啸博士等人,也给我的生活和研究提供了许多帮助。在美定居多年的陶宏开学长,每逢佳节,都邀我去他家共度,使我毫无“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感。为了表达我对中外友人关爱的感受,我写下了下面的这首题为《留美有感》的七律:“出国留学机遇好,虽有反复终成行。中心重视配助手,领馆关怀暖人心。美国朋友颇有善,中国同胞尤热情。唯有努力出成绩,回报祖国和人民。” 今年1月23日(农历除夕),正当人们欢欢喜喜迎接新世纪第一个春节来临之时,受李洪志“升天”、“圆满”邪说的蛊惑,几名法轮功疾迷者在北京开安门广场制造了一起骇人听闻的自焚事件。消息传出,中外震惊。我从纽约的新闻媒体上得知此事后,既为法轮功痴迷者的自焚行为感到震惊和痛心,又为法轮功组织负责人的矢口否认、推卸责任甚至倒打一耙感到气愤。当天我就写了一首题为《评法轮功》的五律。诗是这样写的:“荒谬法轮功,情悖理不通。误导从苍生,正道岂能容。科学宜推广,理性当尊重。综合来治理,邪说遁无踪。”稍后,我在纽约地区中国学生学者座谈会上,公开表明我对法轮功反理性、反社会的反对态度。我还将发言整理成文,以《法轮功的反理性特点》为题,在4月15日的《侨报》上发表。我在文中对法轮功的反理性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法轮功在中国出现的各种深层背景和原因,指出“反法轮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可存速战速胜的念头。我们应该认真分析法轮功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以求根治。”我还明确建议:“目前中国政府除了现在采取的一些措施之外,还应重建切实可行的精神价值系统,扶植正道宗教与气功,积极健全社会保障和医疗体系,大力发展各类互助性社团组织,多管齐下,综合治理。至于在海外,情况有别于国内,方式似应更灵活,更柔性”。 今年4月1日,美军用侦察机在中国东南海域撞毁中国军用飞机,导致中美关系紧张。此事件发生后数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乐玉成先生4月7日应邀在纽约华美协进社演讲“中美外交关系”。尽管此次演讲的题目早在3月中旬就已确定,但因演讲的时间离此事件的发生不过一周,各方都很关注中方的态度和看法。在此特定时间、特定场合,由特定人士来讲比较敏感的问题,自然吸引了众多的中美人士前往,包括“美国之音”、《世界日报》、《侨报》等重要新闻媒体在内的有关机构均派记者前往采访。听讲者将华美协进社的演讲室挤得水泄不通,连室外走廊也坐满了听众。曾亲身参与中苏、中俄重要政治谈判的乐玉成先生不愧是久经老练的外交干才,他用英语分析了中美外交关系的现状及问题,介绍了中国的对美政策,并机智风趣地回答了听众就中美军机相撞事件所提的有关问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在会上边听边想,感触颇深,即席赋诗一首,面交乐玉成先生。记得这首七绝的内容为:“霸主意识太强烈,屡惹事端犹不觉。一意孤行走到底,终为世人所弃绝。”我想,这是我个人的,也是全体留学人员的心声。 就在乐玉杨先生演讲“中美外交关系”半个月之后,4月21日我应华美协进社项目主任何勇博士之邀,在该社作题为“中美教育交流史”的演讲。这个题目是我长期研究的内容,讲起来自然驾轻就熟,无需多做准备。只是毕竟归期日近,研究任务繁重,时间难以安排。但考虑到在中美关系紧张之际,演讲中美教育交流史,或许对人们促进中美理解有所助益,意义非同寻常,便马上应允。我在演讲中回顾了中美教育交流的缘起与过程,介绍了中美教育交流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并对中美教育交流的前景作了展望。我在演讲结束前指出,中美教育交流要想在21世纪得到健康发展,必须具备一个前提(即中美关系平稳发展)、注重两个平衡(即中美之间互向交流的平衡;交流领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交流与自然科学研究交流的平衡)、做到三个相互(即中美相互尊重、相互有利、相互推动)。中美教育交流应该这样,中美其他方面的关系又何尝不应如此呢?演讲结束的当晚,我在斗室里浮想联翩,本人虽非职业外交官,但身处异国,作为一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也可以用自己的职业工作来推动民间外交,这不正是其学术价值之外社会价值的一种体现吗?想到这里,我夜不能寐,欣然命笔:“中美关系紧张时,演讲两国交流史。学术、社会两兼具,谁云人文无价值?” 在美期间,除了吟诗,偶而也作联。3月22日,我夫人张云芳从武汉市打来越洋电话,告知我院已经完成硕士论文而即将毕业的熊小佳同学突然因病去世,学校将为她举行追悼会一事。闻此噩耗,心情格外沉痛。熊是我数年前教过的学生,攻读教育学硕士学位期间又多次与我这位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打交道。她眉清目秀,热情开朗,办事干练,比一般研究生显得成熟。虽家境清贫,但从不自卑,生活简朴,勤奋刻苦,学业优秀,是研究生中的佼佼者。尤为难得的是,由于家庭条件困难,她近年来一直主动用自己平时家教或其他劳动所得来维持在汉另一所大学读书的弟弟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她爱父母,爱兄弟,爱同学,爱老师,爱生活,更爱祖国。以她的才学,本可以毕业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但她为早挑家庭重担,帮助父母弟弟,毅然选择了尽快工作一途。谁知上天不遂人愿,20多岁就遽然离天人世,留下无尽的遗憾。我为之痛惜,感叹人生之无常,当即以其姓名作眼,电话口述挽联,嘱人抄写出来,在次日的追悼会上宣读,以表达我对她的哀悼之情。挽联曰:“小时佳佳大亦佳,小佳走得太早太早;爱也多多憾也多,爱憾交集太多太多”。这是我近年为人所作的第一幅挽联,没想到挽主竟是比我年轻近20岁,平时我所器重的好学生,怎不令人倍感神伤、潸然泪下? 我于诗词对联纯属外行,只是业余爱好而已。上述诗联,或许不符诗律,更难称工仗,但它们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我的所思所想,表达了我的内心情感。敝帚自珍,谁能例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