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网站!
 
加入收藏 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洪宇视点

21世纪中国教育科学展望

发布时间:2003-07-01  来源:aa
教育科学是社会变迁和教育发展的产物。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在新的世纪里,世界和中国的社会变动必将更趋激烈,社会变迁的节奏也将加快。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必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新一轮发展浪潮,极大地改变人类的社会生活和教育方式。21世纪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也将迈出更大的步伐,确立以培养心理素质为主的教育目标,开展以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等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改革,加强以基础教育为主导的教育结构调整,形成以终身教育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体系。我认为,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中国教育科学将出现以下三大发展趋势。 一、本土化 中国是一个有着六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中国的教育思想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中国的教育思想就已开始发萌蘖生,产生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教育思想。其后经过历代演变,形成了以儒家教育思想为主体,以道家教育思想为辅助的传统教育思想体系。令人惋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传统教育思想始终未能从经验的层面上升到科学的层面,一直处于前科学阶段。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西方社会首先出现的。 中国教育科学是在西方教育科学的影响下和本国教育工作者的探索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东侵,西方教育科学被移植到中国这片文明古国的土壤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留学日本、欧美和苏俄(联)的中国教育学家们,将原留学所在国的教育理论移植和运用到中国,并根据中国的具体实际加以改造和发展,形成了各种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推动了中国教育科学的发展。 中国教育科学的“本土化”,不仅指运用西方教育科学知识体系和理论架构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更是指建立起中国教育科学自身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架构。中国教育科学的“本土化”是由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所决定的,是中国教育科学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教育科学走向世界学术之林的必由之路。 中国教育科学的“本土化”需要从本民族文化传统和教育遗产中吸取养分,需要系统地整理和研究本国教育历史文献,但这不等于向传统回归,到教育历史文献中去寻找建构中国教育科学的全部材料,甚至沿用中国原来使用的传统术语和名词;也不等于拒斥西方的教育科学理论,另创一套学术规范与国际教育学界对话。中国教育科学的“本土化”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既是结果,也是过程。正确处理手段与目的、结果与过程的关系,是中国教育科学“本土化”的关键所在。 二、世界化 中国教育科学的“世界化”有两层涵义:一是指与国际教育学界接轨,按符合国际惯例的学术规范办事。一是指使中国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架构成为国际教育学界共通的现代知识体系。不但中国教育理论工作者与其他国家教育理论工作者能够用相同的概念进行对话和交流,用彼此能够理解的方法进行研究,而且中国教育理论工作者所得出来的结论也对解释其他国家的教育问题和现象具有普遍适用性。 中国教育科学“世界化”与“本土化”是不矛盾的。中国教育科学的“世界化”有消极的和积极的两种形式。前者是单纯地了解、学习和吸收国际教育学界占主导地位的欧美教育学理论,后者则不但要了解、学习和吸取这些研究成果,而且要积极参与并进而影响国际教育学界占主导地位的欧美教育科学的发展与走向。这两种形式的“世界化”对于中国教育科学的“本土化”都是不可或缺的。“本土化”有赖于消极的“世界化”,而积极的“世界化”也有赖于成功的“本土化”。 三、现代化 中国教育科学的“现代化”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科学化”,一是“系统化”。所谓“科学化”是指改变传统的采用“经验—描述”和“哲学—思辩”等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作法,采用“科学—实证”和“规范—综合”等方法来从事教育研究,以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科学化”程度和水平。中国教育科学的“科学化”是中国教育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教育科学与国际教育学界接轨的必然趋势。 中国教育科学的“科学化”需要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运用教育调查与统计、教育测量与评价等实证、实验方法,但中国教育科学的“科学化”不等于一切都“实证化”、“实验化”,也不等于完全摒弃“经验—描述”和“哲学—思辩”的方法。教育科学研究中的非科学化是错误的,唯科学化也是同样不妥的,应该避免走极端。 中国教育科学“科学化”的另一层涵义是“系统化”。任何一门成熟的学科都有自己的一套比较系统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架构。21世纪的中国教育科学也不例外。中国教育科学将逐步形成一套比较系统和完整的学术体系,它将包括概念、范畴、理论预设、研究方法和手段等要素。 中国教育科学的“系统化”是中国教育科学在诸多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的需要,也是中国教育科学界与国际学术竞争的前提之一。没有一套自己的比较系统和完整的学术体系,没有本学科固有的概念、范畴、理论预设、研究方法和手段,中国教育科学将无法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立足,也无法参与国际学术竞争。客观形势和学科发展的内存逻辑都将使中国教育科学日趋“系统化”。 在新世纪来临之际,中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应关注时代,关注现实,积极探索中国教育变迁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中国教育理论工作者不但要有强烈的现实感,而且也要有浓厚的历史感。要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以现实之光洞烛历史,以历史之光观照现实,并在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中把握未来。中国教育理论工作者要以更加开放的心灵,吸收中外古今优秀的教育遗产和教育经验,积极推动中国教育科学的“本土化”、“世界化”和“现代化”,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体系。为了更好地承担起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中国教育理论工作者还必须及时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开阔学术视野,提高理论素养。我深信,在新的21世纪里,中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将不负历史的重托,使中国教育科学得到更加迅速、健康的发展,为中国、为人类的教育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