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网站!

民进网

湖北民进网

首页 > 省委会要闻

【2020全国两会】中国青年报采访周洪宇等代表委员:风雨无阻 坚定前行——2020年全国两会前瞻

发布时间:2020-05-25来源:中国青年报 浏览量:1502
【字体大小:

ZQB01B20200521C_b

        作为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18年来第一次在5月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会。在他看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推迟会期的举措,折射出非常时期面临的非常挑战,更显示出中国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把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作为头等大事的决心。来自武汉的周洪宇代表参会前做了大量实地调研,他带来的30个建议中有一多半与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相关。他说,“这次两会,既要总结过往,更要坚定出发。”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冲刺时段,毅然前行的每一步都写满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今年全国两会,世界瞩目,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所透露出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六保”“六稳”将打出哪些牌,中国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会给出怎样的答卷,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典会有哪些亮点……这些都将成为社会各界的聚焦点。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认为,5月的全国两会传递出不同寻常的信号,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决胜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的目标清晰而坚定。

        钟茂初注意到两会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重磅推出的两个意见,既为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行动纲领,也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这些都宣示了中央新一轮改革再出发的决心和寻求经济社会新增长点的紧迫感。2020年全国两会,必将成为亿万人民在疾风险浪中转危为机、奋勇向前的新起点。

        “人民至上”成为最深烙印

        作为中央指导专家组成员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武汉战“疫”82天,他用“人民至上”4个字概括这场艰苦卓绝疫情阻击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的致胜法宝。

        这是一场万众一心的人民战争。战“疫”的一幕幕,至今让张伯礼感慨万千,“ECMO、人工肝、血浆置换等尖端医疗技术设备随需随用,重症患者诊疗费从十几万元到上百万元,费用全部由医保报销”。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说,无论是新生儿还是百岁老人,都奉行不计代价的先救治后结算原则,应救尽救。

        郑功成说,我国的社会救助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发挥出强大功能,有效地保障了低收入困难群体和因疫情隔离造成困难的人员的基本生活等,“这些举措是将人民摆到至高的位置,充分体现了生命至上、民生为本的价值追求”。

        与此同时,如何补齐疫情暴露出的短板,如何保民生、保就业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尤为关注的焦点,国内外期待中国两会给出更多解决方案。

        周洪宇代表准备了一份5000多字的建议,对我国公共卫生体制存在的短板进行细致分析,从公共卫生管理体制的顶层设计、疾控中心的职能定位、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投入经费等多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疫情一度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按下暂停键,如何帮助中小企业脱困,如何保民生、保就业等话题,都成为代表委员的关注焦点。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方燕组织起志愿律师团队,对疫情后各地出台的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进行了梳理,她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厚达96页的《关于新冠肺炎疫情下为中小企业纾困的建议》,涵盖金融支持、法律援助等各方面。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小兵更关注特殊形势下政府花钱的绩效,如有没有通过优化支出结构,更多地保障民生。

        两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孙宪忠持续多年参与推动的民法典(草案)将提请审议,他认为,这部法律中一个大写的“人”字,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客观需要。

        冲刺小康“最后一公里”,做好抗“疫”加试题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这一次换上夏装“轻装参会”,而他的行囊里带来的10多份建议,满载着百姓沉甸甸的期盼。

        过去一年,赵皖平花了100多天,走访了云南、贵州、四川等地60多个贫困县,“所见所闻,老百姓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式减贫”正成为世界范本。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71年沧海桑田,如今这个人口第一大国使7亿多人口脱贫,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今年历史性地划上句号。

        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使决战脱贫攻坚面临更大考验。“很多地方脱贫攻坚工作受到影响。”赵皖平调研发现,疫情发生在春季生产关键期,工厂停产、农民工外出务工延迟、农产品销路不畅等都造成各项帮扶措施成本上升、效率下降,且不确定性增加。

        一些目前尚未脱贫的困难户,叠加疫情,难上加难;一些已脱贫的“边缘户”有再次返贫的风险。如何应对疫情给扶贫攻坚带来的考验成为一道“加试题”。

         针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赵皖平建议在“后2020”时期设置3-4年合理的过渡期、缓冲期;同时建立返贫监测机制,将监测与帮扶机制动态关联,“归根到底还是要让扶贫更精准,让老百姓真受益”。

        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令赵皖平信心满满,他看到中华民族越挫越勇、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这股力量是让贫困户摆脱贫困开启新生活的内在动力,树立起依靠双手奋斗的必胜信心。”

        疫情使经济一度陷入“停摆”,今年我国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这是1992年公布季度GDP数据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在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看来,新冠肺炎疫情给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攻关期的中国经济带来新的挑战,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短期、阶段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基本趋势和长期向好的基本面。近期,经济在抵御疫情巨大冲击中仍呈现出一些亮点。

        王一鸣说,在抗疫背景下,今年我国经济“课程表”中“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仍然是必修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造岛神器“天鲲号”总设计师顾明认为,眼下正处于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期,经历疫情冲击后,中国经济正在加快恢复,如同一艘巨轮将全速驶向预期的目标,“中国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体制凸显的优势,我非常有信心”。

        强起来的中国会更开放、再创新

        疫情暴发后,曾成功研制出埃博拉病毒疫苗的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与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联合开发了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该疫苗近日也已获得加拿大卫生部临床试验申请批准。

        全国政协委员、康希诺生物首席科学家朱涛认为,全球疫情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经济社会发展将难以回归常态。

        疫苗研发是当务之急,朱涛清楚,病毒无国界,抗击疫情必须全球携手。他期待,通过两会能让世界看到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中国。

        朱涛说,疫苗即将进入3期临床试验,“这需要国际合作。”

        与一些国家的良好合作,使得整个审批过程大大提速,从而确保疫苗能以最快的速度面世,朱涛希望见到这种开放合作出现在各个领域、各行各业,“希望两会能表达出中国愿意与世界合作的态度和决心。”

        在合作临床研究的同时,朱涛团队正在努力提高生产规模和产能。他感触颇深,在关键技术领域努力提升国产化,并不代表着排斥合作,而是为了保证供应效率。

        朱涛提醒,走向下一个百年的强国目标,“必须把核心技术掌握在手中,要能够沉下心踏踏实实做基础研究、搞原始创新”。

        经历了几十年国产化的艰辛历程,如今,顾明委员感到了大国重器自主可控的底气。

        “天鲲号”是我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亚洲最大、最先进的自航绞吸挖泥船。

        顾明说,以前购买国外挖泥船,遇到问题只能请外国专家来现场解决,周期长、成本高。一旦零件损坏,只能高价向国外厂家购买,还经常遭遇各种无理的捆绑销售。受够了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苦,他咬牙走上大型疏浚装备国产化之路。

        顾明告诉记者,现在国产化的优势已经显现,这艘全自动挖泥船可以按照指令自主航行至指定海域作业,“疫情期间,我们不用去现场,就能远程调整各种参数。遇到问题,我们的工程师很快就能解决”。

        中国自主研制实力一次又一次让世人惊叹,中国大型疏浚装备正沿“一带一路”积极出海,远赴马来西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和地区,在一片深蓝中擎起了中国疏浚的旗帜。而驶向下一个百年目标的中国,归根到底还是要靠持续不断的创新。

        郑功成认为,尽管严重的疫情对国计民生造成巨大冲击,但正因为我们做到了民生有保障、民心很安定,经济社会正在全面快速地恢复正常状态。由此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了考验,人民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更足。

        年轻一代的全国人大代表也在履职道路上奔跑奋斗,作为90后新生一代,他们无疑是迈向强国目标的主力担当,创新成为加速器。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传承人、90后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过去一年带动100多名“留守妇女”成为“上班族”,将她们的“指尖技艺”变为“指尖经济”,竹编工厂的产值超过千万元。

        小满节气意味着未来丰收的开始。杨昌芹期待带动更多年轻人回到乡村就业、创业,致力于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