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网
湖北民进网
我于1991年12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1992年,也就是我30岁时,正式开启参政议政的进程。我学的是财政学专业,因此,由此至今,我的参政议政始终围绕着财政经济问题展开,包括我的公车改革的建议。
由于我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参政议政的活动。1998年1月,被中南财经大学推荐到武昌区当政协委员。而武昌区政协看到我是一名研究财政学的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也就毫不客气地把我纳入武昌区政协常委的名单中。
在当武昌区政协常委的一年中,我积极提提案,还在全区干部大会上做经济形势的报告(实际上是转述全国工会十三大上朱镕基总理的经济形势报告),把自己编写的通俗读物《税收流失与94新税制》、《中国金融警示录》等赠送给武昌区的干部。我成为很合格的政协常委。
1999年1月,由于武昌区政协的一位党外副主席到年龄退休。我被当时的区委书记看中了。区委书记力排众议,使得我在37岁时,成为武汉市的一名“副区级干部”,在当时应该是武汉市最年轻的区政协副主席。
在这个岗位上,我也是努力工作,不负众望。比如,建议武昌区打造三个广场:红楼广场、起义门广场、中山舰广场。学习婺源,建设昙华林街区。打造沿江景观带。把司门口、户部巷打造成华中美食街区。
按照当时的做法,党内的武昌区政协副主席有专车可坐。我作为兼职的政协副主席,安排专车肯定是不合适的。武昌区政协每个月给我300元,权当是来往于大学与区政协之间的交通费。1997年我买了一辆摩托车,2001年我买了一辆夏利车。2008年区政协换届,我不再当副主席。整整10年的武昌区政协的经历,培养了我的参政议政能力,像一个人的成长一样,参政议政也要从基层做起,不断积累经验。
2000年6月,我当选为民进湖北省委会副主委,好像每个月也给了300元。在2001-2002年当了两年的省人大常委。到2017年辞去了副主委的职务。
2003年3月,我开始了十年的全国人大代表的生涯。从2004年开始,我就以官员代表的身份提公车改革的建议,一直提了9年。
2003年5月20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我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处长、博导的岗位到了湖北省统计局任副局长。上班第一天,我的司机就兴冲冲地来到办公室,但是被我“炒掉”了。我说我自己会开车,也有能力买车。我立刻到了局长办公室,提了我的第一个要求——让我车改。我的方案是“自购私车,一月500(后来提高到1000、1200),出武汉市实报实销”。局长很爽快,第二天一上班就通知我可以。于是中国有了“叶氏车改”。一年可以节约最少8万。
2013年1月,我当了湖北省政协常委、人资环委员会副主任,回到了政协的队伍。2018年至今,还是省政协常委。我的第一个提案仍然是公车改革——《关于在我省推进公车改革的建议》。这个提案的主要内容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2011年以来,我国的车改工作有了很大的推动。一是在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提出“积极推进公车改革”。二是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条例中推出积极推进公车社会化改革。三是在国家发改委等17部委联合发布的节能减排全面实施方案推出加快公车改革,公务员带头实行“135”的低碳出行方式(一公里走路,三公里左右骑自行车,五公里以上坐公交车)。四是杭州、惠州、温州等城市实行或者完成了公车改革,有了成功的经验。
第二部分,目前公车的浪费有目共睹。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使用上的浪费,一般的说法就是“三个三分之一”,领导办公事三分之一,领导办私事三分之一,司机办私事三分之一。二是道路上的浪费,我自己开车上下班,只要两趟,司机送就要四趟。三是维修上的浪费,虚报维修费用。
第三部分,建议我省在中部率先完成公车改革的启动工作。
一是加强对公车改革必要性的认识。中国的政府是最“昂贵”的政府。政府公车、公务接待、因公出国等“三公”支出一直居高不下。行政成本最低的国家是日本,一般性行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2.8%,美国是9%,中国高达23%。
二是在社会上讨论公车改革方案,统一认识。现在公车改革的最大障碍在于公车的使用者。而实行公车改革和推广校车,可以解决部分城市堵车的问题,可以实现低碳出行。
三是建议在我省选择一两个地级市作为实行车改的试点城市。
四是公车口径统一。把公车改革的范围从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扩大到国有企业、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公检法,甚至军队、武警。仅仅是党政机关实行车改,达不到效果。
五是在公车改革的推动下鼓励公务人员低碳出行。我建议“三五一零”。即三公里左右走路,五公里左右骑自行车,十公里左右坐车或者开车。“一三五”强度不够。
六是使用民族品牌作为公车。这样做可以压缩支出,改变政府形象,刺激民族展,为车改做准备。
公车改革的建议,我从全国人大会提到省政协会,还是有效果的。
2014年7月16日下午3点,中央机关通过央视节目对外宣布公车改革。那天下午采访我的媒体超过30家。
2015年7月底,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湖北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据测算,湖北省、市、县各级车改后的公车数量将压缩51%,年公务交通总支出比车改前减少数亿元。统计局的车改始于7月。
2016年8月全国党政机关的公车改革基本结束。在2019年年底,原则上要求国有企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全部结束。我初步估计,全国车改完成,大致一年可以节约1000亿元左右。因为全国的公车多达250万辆左右。
公车改革能不能节约?这是很多人问我的问题。只要看江西新余的例子就可以了。
新余市2014年1月启动公共用车改革。不仅有效节约了开支,还适度推动了全市经济发展。2014年全市(包括县区和乡镇)公车购置和运行费用为4171万元,比2013年大约减少了3058万元,减少40%。其中,市本级购置和运行的费用比2013年减少了1837万元,运营费减少46.99%,购置费减少44.2%。2014年全市小车上牌量为15636辆,同比增长20.61%,一些公务人员也积极购买用车,拉动消费。公车改革还促进了全市领导干部改进作风,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2019年7月,财政部办公厅、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规范差旅伙食费和市内交通费收交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规定中央单位出差人员出差期间按规定领取伙食补助费。除确因工作需要由接待单位按规定安排的一次工作餐外,用餐费用自行解决。出差人员需接待单位协助安排用餐的,应当提前告知控制标准,并向伙食提供方交纳伙食费。
出差人员出差期间按规定领取市内交通费。接待单位协助提供交通工具并有收费标准的,出差人员按标准交纳,最高不超过日市内交通费标准;没有收费标准的,每人每半天按照日市内交通费标准的50%交纳。
十八大——车改——出交通费,十八大——中午不喝酒,晚上可以喝——中午晚上都不能喝——自费吃饭,是一个符合逻辑的过程。一边拿出差交通费、伙食费,一边免费坐车、免费接待的状况正在消失。
很多媒体记者都会问我:你为什么要车改?我在很多讲演中也都要回答这个问题。在《中国公车改革之路》一书中,我分析了以下原因:
第一,专业使然。1979年8月的一天,我拿到了湖北财经学院财政学专业录取通知书,从此与财政结下不解之缘。1983年,我本科毕业,继续在本校攻读财政学硕士学位。1986年硕士毕业留校,从事财政史的教学研究工作。2001、2002年当了两年的湖北省人大常委,审查讨论预算等问题。2003年到2012年,当了十年的全国人大代表,讨论预算草案、修改预算法等等。我这个学财政学的人,没有离开财政领域。现在,我的微博、微信中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政府经费怎么节约,湖北经济怎么发展?
在参政议政上呼吁公车改革,我在理论上也在专注研究公车改革。我的第一篇关于公车改革的文章发表于2000年,第一本公车改革的专著——《中国公车改革之路》出版于2017年6月,32.6万字。
第二,民主党派。我是1991年12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的。民主党派不是反对党,但应该是“批评党”——善意的批评。“成绩不说不会跑,问题不说不得了”。我参政议政的方式有:调研报告、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党派信息、会议发言、采访约稿、博客微博微信、讲座等。
第三,社会角色。委员、代表、参事、咨询委员、特约审计员等便于发声。除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我还当过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黄石市、恩施州、荆门市等咨询委员,武汉市政府参事,国家审计署、湖北省审计厅两级特约审计员。敢于提建议,是我的一种习惯。也是中国“最有资格谈车改的人”。也是我唯一可以践行的建议——自己给自己设计公车改革方案。
第四,传统文化。国学与人的成长关系密切,就像是阳台的花草与露台的花草。你接受国学的阳光雨露,就会像露台的花草一样,茁壮成长。你如果拒绝国学的影响,就像阳台上的花草一样,只有烈日的暴晒,而没有雨水的滋养。只能靠人工浇水。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政在节财,孟子的政在得民,傅子的政在去私,对我影响极大。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的确如此,财政史的研习使我认识到一个人应该如何为社会服务,才能够对得起历史,成为历史发展的正能量。我还觉得,读史使人坚强。公车改革遇到什么困难也不怕。
中国的思想史就是一部以“节用爱民”为主题的历史。其中,孔子、孟子、傅子的“三政”对当前治国理政意义深远。
《孔子家语•辩政第十四》记载:“子贡问于孔子曰:昔者齐君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节财。鲁君问政于夫子,子曰:政在谕臣。叶公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悦近而来远。三者之问一也,而夫子应之不同然,政在异端乎?孔子曰:各因其事也。齐君为国,奢乎台榭,淫于苑囿,五官伎乐,不解于时。一旦而赐人以千乘之家者三,故曰政在节财……。察此三者,政之所欲,岂同乎哉?”
子贡问孔子说:从前齐景公请教您如何才能使政治清明,先生说:政治清明在于节省财用。鲁哀公请教您如何使政治清明,您说:政治清明在于教育臣下。楚大夫叶公请教您如何使政治清明,先生说:政治清明在于使近者高兴,远者来归。三个人问的是同一个问题,而您的回答却不同,难道是有不同的解释吗?孔子回答说:因为各人有不同的情况啊。齐景公治理国家,亭台楼阁建筑得太奢侈了。打猎时所圈的土地太大了,声色之好,没有一刻停止过。一个早上就赏赐了三个能够提供一千辆战车的采邑,所以我说:处理政务在于节省财用……仔细考察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难道政务上所要解决的困难,可以用同一个方法吗?
“政在节财”对于一位研究财政历史的人来说,影响极大。当副局长之前,我呼吁车改,当副局长之后,我践行车改,希望全国推动车改,因为一年可以节约一千亿。推动中国车改,是我这一生中最值得自豪的事情。
《孟子•尽心上》记载,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说:仁德的言语不如仁德的声望那样深入人心,好的政令不如好的教育那样赢得民众。好的政令,百姓畏服;好的教育,百姓喜爱。好的政令得到百姓的财富,好的教育得到百姓的心。孟子在这里强调,民心比民财更为重要,因此,“得民”可以演绎为“为民”。有一条“儒家定律”很重要,即《大学》中说“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孟子是主张得民财要适可而止,得民心则是多多益善。
西晋的傅玄在《傅子》中说:“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主持政务关键在于去掉私心,否则就没有公道可言了。官员不论大小,私利不可图。“去私”对我这个手上没有一分钱审批的省统计局党外副局长来说,就是表现在为了湖北的发展,不顾个人得失地建言献策。
为政之道,应该节民财、得民心、去私心,对于一个个具体干部来说,就是节约公物的事多多去做,不取不义之财,个个如此,政府也就是应该能够得民心。
第五,爱车如命。从轴承车、自行车、助动车、摩托车到轿车,我都喜爱。2001年1月8日,买了人生的第一辆汽车——天津夏利,不到5万元。
第六,简约方式。享受一种简约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会开车,就积极参与车改吧。这很自然。
第七,官员身份。代表、委员、学者等“体制外”的人呼吁公车改革,这很正常。我这个体制内的人(官员)来呼吁车改,就是“自己革自己的命”,效果更好。网络上网民称我是中国“用车成本最低的厅官”、“中国最有个性、最另类的官员”。我感到受之有愧。在失去专车的人的眼里,我是“历史罪人”。但是,我相信,在一群人中,做好自己,才能带动别人。我觉得做事比当官重要,更有意义,我的体会是“当多大的官,组织上定;做多大的事,自己定”。
第八,嫉费如仇。在我看来,浪费公款也是一种恶。自己开车是对路面最大的节约,“行政如治家”。在家里怎么做,在办公室也怎么做。“捐出私物是行善,节约公款是积德”。
第九,晕车到老。晕动病是汽车、轮船或飞机运动时所产生的颠簸、摇摆或旋转等任何形式的加速运动,刺激人体的前庭神经而发生的疾病。我的母亲有严重的晕车病,我也从小受到影响。我现在自己开车不晕,坐别人的车就会晕车。还是自己开车好。
媒体问我,这些年来你提了很多建议。最重要的有哪些?我一般会说三个代表性建议:一是就全国而言,提公车改革,一年可节约1000亿元;二是就湖北而言,2012年我关于宜昌襄阳市委书记由省委常委担任被采纳;三是就武汉而言,长江新城的选址与我的建议完全一致,我在15年前开始呼吁汉口北新区。
感谢各级政协、各级人大给我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的舞台!此生无憾。
本文刊登于《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