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网
湖北民进网
民进荆门学院支部 王国民
“疏疏点点黄梅雨,殊方又逢端午。”一个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民俗节日——端午节,走过了浩瀚的历史烟云,传承着歌唱民族和爱国诗章的文化气息。在风风雨雨的岁月洗涤中,如一道绚丽的彩虹,映照着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最早记载于《荆楚岁时记》。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风土记》云:“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者,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民国初定为夏节,国民政府成立,改以阳历五月五日为重五,亦称双五节,即民国十年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之纪念日也。(舒新城主编《辞海》中华书局出版)端午节还有许多别名。如“浴兰节”“女儿节”“菖蒲节”“天中节”等,都是和民间习俗有关的一些生活细节而来。
随着历史的变迁,端午节成为了缅怀屈原,寄托哀思的沉重日子。《续齐谐纪》:“屈原五月五日投汩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简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年,长沙欧回见人自称三闾大夫,谓回曰:‘此祭甚善。常苦蛟龙所窃,可以菰叶塞上,以彩丝约缚之,二物蛟龙所畏。’”《荆楚岁时记》:“俗谓是屈原死汩罗日,伤其死所,并命将舟楫以拯之,至今以为俗。”在端午习俗里,流传至今遍布全国的主要有“赛龙舟”“吃粽子”等纪念活动。
它表明中国人民对屈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理想有着高度的认同。因此,端午节也就成了中华民族表达对伟大诗人崇高敬意的一个节日。有唐代诗僧文秀《端午》诗为证:
节分端五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又,明代边贡《午日观竞渡》:“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端午节”能在泱泱华夏流传至今,最大的因素就是因了这位受人民敬仰的伟大诗人屈原。他的爱国忧民的情怀,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与意志,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感时怀古,抚今犹叹!伟大诗人虽然行走在遥远的古代,但他的从“小我”走向“大我”的思想及人生理念,他那壮丽辉煌的诗篇,却是穿越时空,以一个浓郁的民族节日的形式,与我们相连千秋万代。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端午节”这个缅怀屈原,寄托哀思的沉重日子,被商业气氛过多地渲染了娱乐因素而成为“佳节”,人们失去了对“端午节”的文化初衷的认识,但是作为父母,作为师者,是否可以在这个佳节寓教于乐,寓教于趣,给孩子们讲讲端午节,讲讲屈原的故事呢,让孩子们真正地感受到诗人为理想,为正义而誓死不屈的崇高精神和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昂扬正气!中华文明之所以能传承千年,就是因为中华民族是坚强勇敢、充满智慧、勤劳质朴、不畏艰险的民族,这是我们赖以为系的光荣传统,中华传统不能丢。
“慢转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渡,卧听江头,画舫喧叠鼓。”(宋·杨无咎《齐天乐》)穿越千古的荷风又吹过屈原故里。田野,麦黄杏熟,河畔,粽叶飘香,一个与诗人有关的节日——“端午节”又在疏疏的“黄梅时节家家雨”中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