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进网

湖北民进网
围网养殖对洪湖生态有什么损害?10日,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学雷、研究员厉恩华。该所建有生态站,为自然保护区提供管理监测数据资料,两位专家从事洪湖生态评估、科学监测已经有十多年。“要养这么多渔民,又要搞旅游开发,又要它提供水源,洪湖负担太多、太累了。要减负,让其休养生息。”
王学雷、厉恩华两人异口同声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王学雷说,洪湖作为自然湖泊,其水体、水草、鱼类、鸟类有自然的演变过程,围网养殖作为人类干扰之一,对水体的影响是水循环受阻,养殖过程中投放人工饵料造成富营养化,水质下降,水环境恶化;对水草的影响是过度利用,水草种类下降,有的地方甚至灭绝,水草对水体有自然净化作用,水草没有了,水质自然下降;对鸟类的影响是栖息地破坏,没有容身之地,没有食物,没有活动场所,人为干扰,鸟类也就减少或不来栖息了。“因此,围网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使洪湖水环境恶化和整体生物多样性下降。”他说,自2005年省委、省政府下大力气拆围后,洪湖水环境有了明显好转,水质从四类、五类转变为三类,洪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总体水质一直为三类,但局部地区如北部、西北部围网水面的水质是四类。拆围后,由于人为干扰减少,动植物恢复较快,生物量、覆盖度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生物多样性得到提升。“从长远看,应采取渔民上岸,拆除围网,根除非法渔具这些治本措施。改变洪湖养殖方式,实行人放天养,生态养殖。”他说。
专家们提醒,湖泊“先破坏后治理”代价太大,在湖泊损害初期就着手治理,生态恢复难度不大,越往后拖,生态恢复的难度就越大,治理的代价就越高昂,有的甚至不可逆转。
如何保护好洪湖生态环境,厉恩华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做好来水水质控制。洪湖接纳四湖流域来水,四湖总干渠部分来水来自仙桃,主要是农业和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水质基本在五类左右。要么搞一块湿地进行净化,要么建闸,水好就放进来,不好就排到别处去。
二是湖滨带植被恢复。湖滨带是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交错带,也是湖泊的一道保护屏障,既能起到截污、过滤、改善水质、控制侵蚀的作用,也对保持生物多样性、提供鱼类繁殖、鸟类栖息有重要作用,还具有美学价值,是人们亲近自然、欣赏生态美景的好地方。可如今湖滨带或是开发成精养鱼池,或是被占用来建设其他设施。加强湖滨带治理、保护和生态恢复,有利于发挥湖滨带的屏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