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网站!

民进网

湖北民进网

首页 > 会员风采

客观求证,坚持观点,著名地理学家石泉解读《舟节》

发布时间:2015-02-09来源:本站 浏览量:2876
【字体大小:

民进武汉大学文理支部主任  晏昌贵

    2015年1月29日的《光明日报》中刊登了《鄂君启舟节》地理密码一文。

    在屈原及《楚辞》研究史上,屈原的身世经历,特别是放流路线和《楚辞》中提到的地名和河流的地理位置,一向有较多分歧。该文通过对《鄂君启舟节》的地理逻辑分析,推导出了该节所载的一系列地名的具体位置。分析表明,鄂君启船队的出发地“鄂”为河南南阳,而非湖北鄂州。鄂君启船队进入的“湘”“沅”“澧”在汉江上游,而非现在的湖南同名河流。这些地理密码的破译,对于《楚辞》、楚文化以及中国历史的研究都有着重大意义。

    楚文化和中国历史研究上流行说法是将湘、资、沅、澧四水定为今湖南境内的同名诸水。战国时期,由于洞庭湖水面较小,湘、资、沅、澧四水单独流入长江。后来(大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洞庭湖水面的扩大,四水先汇入洞庭湖,再注入长江,以迄于今。但民进湖北省第一、二届委员会主委,历史地理学家石泉先生不同意这种看法,他在前辈学者钱穆先生研究的基础上,从较早的原始文献的记载出发,通过一系列返本探源的文献考证工作,最后得出结论:(1)先秦时期,在今河南省西部汝水流域可能有最早以湘、资、沅、澧为名的水。四水及洞庭之名起源甚为古老,其地理位置邻近中原。(2)战国时期,今湖北省境内出现了以湘、资、沅、澧为名之水和洞庭。战国时的洞庭在楚之“江南”,即今湖北南漳境内蛮河之南。湘、资、沅、澧亦与之邻近,当在汉水中游西面,今湖北荆门北境、钟祥西北境的浰河流域以北地区。澧、浰音同,地理方位相合,古澧水即今浰河。古沅、资二水则是浰河下游的两条支流。古湘水即今汉水,古代又称襄水或襄河(今天襄阳一带亦称汉水为襄河)。屈原的时代和《鄂君启节》的年代都在战国时期,所以《楚辞》记载的屈原流放地湘资沅澧四水以及《鄂君启节》铭文所记,也都当在今湖北境内,而不在今湖南境内。(3)两汉至三国时期,今湖北境内和湖南境内都有四水之名,其中湖南境内的四水就是今天的湘资沅澧四水。湖南境内的四水之名,可能是秦人攻占楚地后,楚人南迁,地名随人迁徙的结果。(4)两晋至齐梁时期,湖北境内的四水基本消失,而湖南境内的四水由于地区经济的开发,逐渐广为人知。这一状况一直延续至今。

    关于《鄂君启节》。1957年出土于安徽省寿县城郊邱家花园(寿县是楚国最后一个都城“寿郢”的所在地),共发现舟节二枚,车节三枚,共5枚。它是楚怀王特准鄂君启贩运货物出入关卡免税的凭证。舟节、车节计有311字,记录楚国境内的水陆交通路线,意义十分重大,所以一经公布,即引起中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相关研究层出不穷。但又由于古文字古奥,所涉及的内容复杂,铭文涉及的内容还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

    许多研究者认为:鄂君启的船队从今湖北的鄂城出发,可以航行于湖北境内的汉水流域,湖北、安徽境内的长江流域,湖南至广西境内的湘、资、沅、澧流域。这一结论,实际上彻底否定了钱穆等人的观点。但是,著名地理学家石泉先生却始终坚持钱穆的观点,该文用:“如果我们用正确的方式去解读《舟节》就会知道,石泉先生的坚持是正确的。”从而肯定了石泉先生解读《舟节》所坚持的观点是正确的。

上一篇:李乃蔚工笔人物画系列展 下一篇: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