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进网

湖北民进网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是2011年经中宣部批准,中国文联、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启动实施,中国美协具体承办的一项“国家行动”。该工程历时5年,终于在今年11月2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宣布工程验收成果名单,湖北画家、湖北开明画院院长李乃蔚、李洋父子创作的《李自成进京》,民进会员、湖北开明画院副院长李也青、谭崇正,王晓愚共同创作的《青铜文明》成功入选。
评选太“苛刻”
很多画家不堪压力退出
中华文明五千年浩瀚历史,要选取推动中华文明进步的历史事件、人物作为创作题材,选哪个,不选哪个,筛选难度很大。为此,“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组委会委托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甄选,最终确定了150个重点选题,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优秀作者。
“有的同一个选题,全国各地有几十位画家在画,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不一而足,竞争小的选题,也至少有好几位画家进行竞争创作。”著名画家李乃蔚介绍说。
作为“国家行动”,遴选过程非常严格,组委会组织历史、考古、美术专家50余人,经过五轮评选反复提意见,甚至连画面上一个远景人物的衣襟是左搭还是右搭,都经考证修改。因为评选太“苛刻”,中途也有不少画家不堪压力退出。
经层层选拔,我省画家李乃蔚、李洋父子创作的《李自成进京》,李也青、谭崇正、王晓愚共同创作的《青铜文明》 等3件作品,入选该项目创作。每件都是2.7m×5.3m的大画,都至少创作了3稿,底稿更是改了上10稿。而最终到今年成果验收时,国家最终验收了146件作品,湖北的《李自成进京》、《青铜文明》通过验收,而另一件作品遗憾未能出现在验收成果名单上。
李乃蔚早年画过李自成连环画
画作入选冥冥之中是天意
李乃蔚上世纪80年代画过李自成系列连环画,这次与儿子李洋联手创作《李自成进京》通过验收,他称“冥冥之中是天意”。
李乃蔚说,他画连环画出身,一直对历史题材、战争题材比较感兴趣,本来是想从150个题材里选“汉武大帝”进行创作,没想到“汉武大帝”有20多位画家在“抢”,而“李自成,想要画的画家不太多”。李乃蔚分析,大家可能认为李自成不是成功的典范。
李乃蔚认为,李自成作为农民起义领袖,当时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是值得肯定的。这次“国家行动”是展现宏大场面,《李自成进京》 应该画出老百姓热烈欢迎闯王、对明王朝失望、对新政权的期待。最终呈现的画上人物有100多位,每个神态各异,服装、旗子纹饰都经过严格考证。
“比如,李自成穿的长袍,浅蓝色,也称月白色、水色,因为明王朝尚红,红代表火,而水是来灭火的。”李乃蔚说,还有很多细节向明史专家李宝臣多次请教磋商,李宝臣给予他多次修改意见,如:李自成进内城,时值春末,阳历在4月26日,北京的天气尚不能穿短衣;明朝服色尚红,四品以上官始可服之,五至七品青色八九品绿色。画作中百姓穿红者,非不可,但不能太多。
湖北三画家创作《青铜文明》
占了天时地利人和
湖北另一幅通过验收的画作,是李也青、谭崇正、王晓愚共同创作的《青铜文明》。5年前参与工程招标时,3位画家还都在黄石工作。李也青说,黄石这片土地上保存着三千年前先民开采和冶炼铜矿的遗址,并号称青铜文明的发祥地,选择《青铜文明》这个选题进行创作,“我们占一点天时、地利、人和”。
那年暑假,他们深入黄石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考察,到大冶铁矿井下体验生活,到图书馆、博物馆搜索素材,找模特画写生,冒着近四十度的酷暑关在工作室构思,构图,画初稿。“有一次,一连三天停电,我们打着赤膊在汗水中小憩的情景至今难忘。”
李也青说,整个中华文明都与青铜文明相关,在创作这一题材时,他们打破了时空的感觉,分别用近景和远景展现了长江流域文化和黄河流域文化。
五羊方尊!司母戊大方鼎!曾侯乙编钟!画作中工人们冶炼出炉的青铜器,都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被看画的人一眼识别,喊出声来。
“商品经济大潮下,画家画小品比较多。作为画家,创作反映生活情趣、亭台楼阁的作品也不错,但时代也需要反映国家正大气象的作品。”李乃蔚说,这次是历史给予画家的机遇,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段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