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网站!

民进网

湖北民进网

首页 > 理论研究

加强改进调查研究 提高协商建言质量

发布时间:2024-09-29来源:民进随州市委会 高仕文 浏览量:578
【字体大小:

调查研究是民主党派履职尽责、协商建言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手段,也是人民政协高质量履行职能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民进随州市委会作为市政协参加单位,坚持“选题不准不调研,调研不深不建言”的原则,在加强改进调查研究,提高协商建言质量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一定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紧扣发展中心,做好调研选题

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人民群众普遍关切,发挥党派优势,科学确定调研课题是做好调研工作的基础前提。

一是围绕中心工作选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及中共中央、省委市委有关文件精神,了解掌握党和政府工作的中心大局;邀请相关部门通报情况,让参与调研的人员从整体上了解情况、吃透精神、科学选题,确保调研成果能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如2020年市委提出加快建设“产业新城、文旅名城、生态绿城”“品质随州”的战略目标,于是我们确定了当年政协全会大会发言材料的选题为《实施“四文”工程,建设文旅名城》。报告形成以后不仅在政协全会上大会发言,还被列为当年市政协重点提案。

二是关注群众期盼选题。关注民生实际,反映群众期盼,是民主党派履职尽责的独特优势。比如法律综合支部律师会员在接触当事人的过程中了解到许多群众关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但基层干部“不够上心”。于是决定就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组织一次调研,从执行农村政策法规的角度提出“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建议”。调研前,支部主委不仅搜集了大量中央、省市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文件,还从网上下载了很多其他省市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经验文章,形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相关政策汇编》口袋书,调研人员人手一份,随时随地学习,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调研报告形成以后,引起了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推动了改革落地。  

三立足党派优势选题。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是民进的主界别。多年来,民进随州市委会始终关注随州文化传承发展,积极建言弘扬曾随文化,助推随州发展。近年来,市委会充分发挥文化界别会员优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撰写了20多篇文化类建议提案。《擦亮文化底色,建设“神韵随州”》《精烹随州味道文化大餐》《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随州版“稻梦空间”》先后在市政协五届一、二、三次全会上大会发言,在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精烹随州味道文化大餐》被列为2022年重点提案,市政协主席亲自督办。

二、坚持问题导向,制定调研方案

坚持问题导向制定细致严谨的调研工作方案是增强调研工作实效的重要保证。

一是通盘考虑调研内容。调研选题的确定,只是明确了调研的大致方向。因此制定调研方案的时候,要有明确的目标,围绕选题,确定调研对象并通盘考虑调研内容。通过查阅资料、现场查看、问卷调查、座谈了解、个别访问、大数据分析等多种调研方法,掌握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随着调研的深入,有时情况会发生变化,新的问题不断被发现。在这种情况下,要成竹在胸,紧紧围绕选题,牢牢抓住目标,保持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坚定态度,调整调研计划,拓展调研内容,做到不搞形式、不走过场,该扩大范围的扩大范围,该延伸调查的延伸调查,该补充资料的补充资料,直至做到底子清、情况明、证据足。

二是科学选取调研人员。参加调研人员的选取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实现。一方面通过各级组织和相关部门推荐,另一方面通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或党派成员推荐发现和遴选。在选取调研人员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优势,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坚持“有为、有位”。调研组成员要热心党派工作,热爱党派事业,在党派或政协组织中具有较高威望或较强的影响力,“有为、有位”,工作责任感强且能坚持参加调研活动;二要坚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参加调研的人员一定是熟悉这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或业务骨干,最起码是对这个领域有所了解的人,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能滥竽充数凑人数,避免说外行话、办糊涂事。三要坚持“懂政协、善议政、会协商”。调研组成员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直面现实、冷静分析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做到“懂政协、善议政、会协商”。

三是精心编制调研方案。调研方案是调研工作的行动纲领。明确了调研选题、调研对象和参加调研人员以后,就是如何组织实施了,体现这个过程的就是调研方案。一份好的调研方案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指导思想明确,目的任务具体。为什么要开展调研,调研的理论和政策依据是什么,希望发现哪些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要交代清楚,避免调研过程中盲人摸象、“跑题跑偏”;二、调研方法可行,流程安排合理。什么时间开始调研、采取哪种调研方法,哪些人收集资料、哪些人走访座谈、座谈哪些人,什么时间参观现场、什么时间召开会议安排得井井有条、清清楚楚,避免调研时盲人骑瞎马、打乱仗;三、沟通联系顺畅,注意事项清楚。通过何种形式征求相关部门对调研工作的意见建议、需要收集哪些信息材料、参观现场和参加座谈人员怎么安排、由谁负责对接联系、调研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都要考虑到位、交代明白。

三、围绕调研选题,开展深入调查

深入调查是获取第一手材料的重要途径,也是协商建言的关键环节。

一是紧扣选题突出重点。调查研究要紧扣选题,把准“上情、现情、下情、行情”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深入了解把握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和推进情况,工作实际进展和群众反映等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基本条件相似地区及全国、全省的基本情况和同行业现状。调研过程中,每一件事、每一组数字都要反复核实,不能满足于现成的材料和已有的结论。要突出重点,坚持从实际出发,对事物内在联系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对哪些资料是符合政策的、哪些资料与现行政策相悖要做到心中有数,确保相关数据资料与有关政策法规同向同轨,增强调研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调查要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特别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的群众呼声,做到不偏不倚、客观公正,言之有物,不大而化之;言之有理,不主观臆断;言之有据,不道听途说。

二是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调查研究要聚焦领导者眼中的“关注点”、政策执行中的“模糊点”、重点工作中的“薄弱点”、基层工作中的“闪光点”、干群关系中的“敏感点”以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寻找本质、发现真相,实事求是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不能只收集那些有利于现有成见的东西,而对改变现有成见的东西视而不见。这就需要我们平时要用心关注和把握全局工作的发展动态,调研中始终把心思和精力用在研究工作上,牢牢把握各项重点工作进展的脉络和趋势,于细微处挖掘大题材、从琐碎中找出新思路、在平淡处提炼新观点。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调查研究的结论产生于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

三是俯下身子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要突出广泛性、典型性、代表性,就要俯下身子、深入一线,真正走进企业工厂、社区村庄和田间地头,收集方方面面的意见建议。要避免大团队走马观花,可采用小分队形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躬下身子与群众交心谈心。要聚焦问题关键,通过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选好选准样本,坚持普查和抽查相结合,既可进行点的解剖,也可用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方式做好一手资料的大数据收集汇总。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坚持直接调查和蹲点调查相结合,不搞“花拳绣腿”,防止蜻蜓点水。要深入群众,多听群众的意见和看法,群众最有发言权、评判权。要把调查研究的过程变成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过程。要深入实践,通过实践检验认识的正确与否以及价值大小,带头践行所提出的思想观念,带头宣传所倡导的理念主张。只有设身处地、深入现场,才能有更多的感性、理性、悟性和灵性,才能有更多的想法和办法。只有亲自调查,深入研究,才能把情况搞准,把问题摸透,把对策想好。无论采取哪种形式调研,都要对标上级有关政策、对标群众关注需要、对标党委中心意图、对标政府承办能力,为扎扎实实开展协商建言打好基础。

四、恪守求真务实,撰写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是协商建言的关键,重在启发党委政府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一是突出主题“说得好”。要想“说得好”,必须强化理论武装,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牢记“国之大者”“省之要事”“市之重点”“民之关切”,在吃透中央精神、省市委决策部署的前提下高站位谋划协商,高水平开展议政。要想“说得好”,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群众的认可度,作为衡量党员干部是否称职的标准。基层存在哪些问题,只有群众最清楚,最知道应该怎么办。要把群众的声音如实写进调研报告里,让调研数据更加有说服力。要想“说得好”,必须实事求是,紧扣调研选题提出意见建议。要对调研中获取的大量第一手材料进行整理归类,然后围绕主题综合分析、合理取舍,用事实说话,反映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向党委政府提出有理有据、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进而引起党委政府的重视,尽快实现协商议政成果转化。

二是解决问题“说得对”。人民政协“不靠说了算,而靠说得对”,要在“说得对”上下功夫、动实锤。“说得对”既是现实需要,又是长久任务。既要以问题为导向,解决眼前的事“说得对”,又要有全局观念、战略思维,对长远的事有前瞻性,做到长远的事也“说得对”。不仅要做到“说的内容对”,还要做到“说的方式方法对”,二者有机统一、相得益彰。要想“说得对”,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坚持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既报喜又报忧,不随人俯仰,不任人方圆,更不带成见偏见。二、客观公正,不说过头话、偏激的话。必须保持客观的思维、冷静的头脑,不被世俗流行的观点和自己的“第一印象”“先见之明”所蒙蔽。报告所列问题要靶向精准、陈述客观、分析深刻,所提意见建议要紧扣主题,立足解决问题,聚焦党委政府既定中心任务,人民群众普遍关切,考虑现阶段政府的承受承办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找路径,在攻克难题上出对策,在服务对接群众上聚共识,为党委政府有效施政汇聚强大正能量。三、真诚谦虚,不挑刺找茬,不盛气凌人。尊重协商对象、端正协商态度、强化角色意识、摆正建言位置,发扬“团结—批评—团结”的优良传统,真诚谦虚地提出意见建议,营造良好协商氛围。做到既遵循规则、有序协商,又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确保所提意见建议“说得出、记得住、办得了”。

三是言简意赅“说得准”。调查得来的材料是未经整理的素材,就像一盘“粗沙”。因此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言简意赅“说得准”。一要围绕主题“选材好”。材料对调研报告具有佐证和深化作用,不管材料多么生动,只要与主题无关,就应该舍弃,决不可因偏爱而损害了主题。调研报告要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把笔墨用在与主题关系密切的内容上,使整个材料层次分明、简明扼要。二要真实可靠“说得准”。客观真实是调研报告的灵魂,只有精准的表达,才能使材料合乎实际、合乎情理、合乎逻辑,才有说服力,才能保证协商建言时“说得准”。既要关注轰轰烈烈的大事,也不能忽视家长里短的小事,往往小事也有深远的含义。要用心挖掘,由表及里、由小见大,通过现象看本质。要善于抓住那些“一碰就响”的情况、“一针见血”的问题和“一目了然”的典型来论证,使调研报告直击要害、准确有力。三要新颖独到“语言精”。材料要有代表性、独创性,“以一当十”,越精越好,不能人云亦云“炒现饭”。有代表性的材料,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反映时代气息、引起听众共鸣。要对现有素材反复筛选、综合提炼,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要惜字如金,力戒空话、套话、假话,务求语言精练、逻辑清晰、表达精准,使调研报告独树一帜,在协商建言时让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