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网站!

民进网

湖北民进网

首页 > 会员风采

民进会员王佳琦:斫琴莳兰传雅韵

发布时间:2024-08-01来源:民进武汉市委会 汪圣涵 浏览量:608
【字体大小:

微信图片_20240801085852

在庭院深深、幽静淡雅的湖北武汉市江夏古琴博物馆,时常会传来阵阵悠扬婉转的古琴声,抚琴之人是民进会员、江夏区古琴协会会长、江夏古琴博物馆馆长王佳琦。他是武汉市江夏区古琴斫制、蜀派琴艺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江夏古琴博物馆,是全国第二家古琴博物馆。”王佳琦介绍说,“这里展示有许多传世名琴。”在江夏古琴博物馆内,各式古琴悬挂在玻璃柜中,在灯光的烘托下,细腻动人;古琴的底板上篆刻有精美的文字与印章,意蕴深厚。王佳琦不仅对这些琴的“琴生”了如指掌,更是为吸引更多人来馆内寻琴、学琴、论琴,创新设置有古琴的制作、传授和演出等活动,以便能够充分展示古琴相关文化。

“所谓‘斫琴’,指的是制作古琴的技术。”据王佳琦介绍,斫琴艺术是对历史美学传统工艺要求极高的综合性传统手工艺。王佳琦12岁开始学习古琴演奏和传统书画艺术,18岁时前往四川,师从川派古琴名家胡锦蓉。在学琴过程中,他对斫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斫琴师不仅要会木工,懂音律、铭文、漆艺等,还需要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能力。”为了练好斫琴技艺,王佳琦坚持学习书画,拜了不少名师,不断学习提升。

“我制作过一把名叫‘高山流水’的古琴,这把琴对于我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王佳琦说,“这把琴现在被武汉市博物馆收藏并陈列展出。”“高山流水”是一把仿宋仲尼式古琴,他借鉴宋瓷厚釉工艺,精心构思外形、题书等,反复髹漆近40遍,前后花费近4年时间,才把这个融诗书于一体的古琴制作好。秉持着一份匠心,王佳琦运用高超的斫琴技艺制成了许多“好琴”,其中有的被名人名家收藏,有的被捐赠给博物馆。

除了是斫琴师外,王佳琦也是资深兰友,栽种莳养兰花20多年。作为兰艺学者,在寒兰研究领域发表过30多篇学术论文。

“寒兰”曾经是兰花比较小众的品系,喜爱它的人并不算多,而王佳琦却发现了这个品系的独特魅力并深度挖掘它。他曾多次专门前往浙江温州永嘉县等地,寻访寒兰研究名家,探寻寒兰的“前世今生”,并据此整理了近代寒兰发展简史;他还系统挖掘我国寒兰文化,撰写的多篇论文被国内、国外重要期刊或书籍刊登。

为了更好地推广寒兰,王佳琦策划创办了全国寒兰美术展等活动。“通过举办类似的活动,不但能够让民众领略兰花的独特魅力、感受兰花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够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王佳琦说。

自2023年加入民进以来,王佳琦热情投入参政议政、社会服务活动中去。他认为,在各项活动中发挥自身价值、不断提升自己是他加入民进的重要收获之一。

王佳琦主动参与“非遗进校园”的活动,在江夏区大花岭小学担任古琴老师,教授小学生弹奏古琴。在课堂上,为了能够让小学生耐心听讲,王佳琦想了很多办法。他先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将古琴与他们耳熟能详的现代音乐相结合,然后慢慢引导,讲述古琴的动人故事,逐步让小学生们爱上古琴,逐渐找到学习古琴弹奏的乐趣。在王佳琦的不懈努力之下,这些小学生古琴演奏的技艺有了极大提升,在去年江夏区古琴新年音乐会上,他们的节目获得了家长和在场观众的高度认可。“传承是一种能力,发展是一种力量。古琴是在当代依然可以‘闪闪发光’。”王佳琦说。

“加入民进后,我感觉自己多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更多了一份责任。”王佳琦说,他将继续发挥优势,以奋发有为的干劲、高度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为国家和社会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