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网站!

民进网

湖北民进网

首页 > 参政议政

武昌区政协委员范斯聪:发挥高校智力优势,关爱孤独症儿童家庭

发布时间:2023-03-15来源:​长江网 浏览量:870
【字体大小: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在世界孤独症日即将到来之际,3月14日,武昌区政协委员范斯聪接受长江网记者专访时谈到,儿童处在人类成长的关键时期,儿童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心理健康保障。

微信图片_20230315140923

范斯聪,武昌区政协委员、民进湖北省委青年委员会副主任、民进武汉大学委员会委员、民进武汉大学委员会文理支部主任、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副研究员、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为孤独症儿童家庭提供必要心理援助

2022年,《武汉市“十四五”时期儿童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其中有关于“增强儿童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目标和“构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评估治疗、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公共服务网络”的要求。

“保障儿童心理健康,创造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能。”范斯聪表示,为孤独症儿童家庭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既是众多问题儿童及其家庭的实际需要,也关系着各地儿童友好城区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孤独症已成为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儿童精神疾病首要病症。”范斯聪介绍,孤独症病因较为复杂,受到个人心理和环境因素等多方面作用,需要专业医疗机构实施诊断以便确诊。依据专业调查,中国孤独症儿童患病率约为1.21%,实际患病人数无法确切统计。然而,中国儿童精神科医师资源与孤独症儿童的健康服务需求之间还存在一些差距,一些疑似病例尚无法获得及时诊断。

除此之外,范斯聪还谈到患儿家长“有口难开”的窘境,这加大了心理救助工作的困难。“根据2014年《中国孤独症家庭需求蓝皮书》提供的数据,在4000多名受访家长中,43.8%的家长不能较快地接受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的事实,能较快接受这一事实的家长只有24%,仅有20%的家长愿意让公众知道孩子得了孤独症。”范斯聪说,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欠缺、固有观念的存在、认知不足及其他外在原因,孤独症患儿(以及疑似患儿)及其家庭成员也无法获得及时必要的心理援助,从而造成政府、医疗和康复机构服务能力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较大的鸿沟。

发挥本地优势,推动建立常态化心理援助合作机制

2020年6月,新修订的《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正式颁布。湖北省政府部门明确将0-10岁且持有湖北户籍的孤独症儿童纳入服务对象,按照年龄阶段的不同发放每人每年1万元以上的补贴和500元的生活补助。

“事实上,从2006年中国残联将孤独症列入精神类残疾以来,国家一直对孤独症人群给予关注,各级政府部门相继出台帮扶政策,帮助孤独症儿童家庭重燃生活的希望。”范斯聪介绍,2008年,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成立孤独症工作委员会,“十一五”开始,国家将孤独症纳入全国残疾人服务保障计划,各级政府部门主要从康复帮扶、教育帮扶和就业帮扶等3个方面对孤独症儿童家庭予以政策保障。

鉴于民众对政府主导的具有“公”立性的机构信任度高,且更加青睐社区或街道的心理咨询环境,范斯聪认为,不妨发挥本地高校智力优势,推动区内社区与武汉本地高校建立常态化心理援助合作机制,为区内孤独症儿童家庭提供心理救援服务。

“例如采取‘一对多’和‘适度倾斜’的合作理念,运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合作形式,对孤独症儿童或疑似儿童的家庭开展团体式心理援助。”范斯聪介绍,线上是“以一对多”,通过社区心理服务APP、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心理健康资源共享、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行为调查等。开发云端课程及针对孤独症患儿的手机程序,通过微信群和社区居民交流互动,增进心理服务人员与社区居民的情感联系,放大心理援助效果。线下主要是针对已确诊的孤独症儿童和疑似孤独症儿童家庭开展集体授课,辅以适当的个性化需求服务,帮助家长跨过心理的“那道坎”。相信在市推动“健全市、区、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四级社会心理服务网络”的号召下,高校有意愿,也有实力为区孤独症儿童家庭提供一些新的心理援助渠道,让这些儿童家庭重新点燃生活的希望。

“为此,患儿家长可以主动向各级政府靠拢,向残联寻求帮助。”范斯聪表示,患儿家长可以了解湖北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阅读《湖北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家庭生活补助实施方案》的实施标准,获得相应的补助;充分利用市区成立“三专”心理服务体系,与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