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网站!

民进网

湖北民进网

首页 > 会员风采

龚胜生荣获华中师范大学“2021年度校长奖(教工)”

发布时间:2022-08-02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头条号 浏览量:5119
【字体大小:

华中师范大学“2021年度校长奖(教工)”

获奖个人——

民进省委会原副主委、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龚胜生

从教30年 奉献教育事业

培根铸魂 用心培养创新人才

严谨学术研究 担当时代使命

积极参政议政 全面履职尽责

今天

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风采

躬耕教育:

坚持立德树人 改革创新教育教学

龚胜生本科、硕士、博士期间都是在师范大学接受教育,1992年博士毕业参加工作以来,他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教书育人,先后获得“湖北省优秀教师”“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坚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学术道德感。

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数十年间不断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教育和感染学生,努力做“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品正”的好老师。

他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利用在党派、政协、人大、政府长期参政议政的信息优势,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及时向学生解读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学生“论文不能藏之深山, 学术必须经世致用”,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带领学生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开展调研,撰写政府咨询建议,4个咨询报告获得“湖北省发展研究奖”。

他坚守学术道德底线,传承和弘扬先师史念海教授“宁可劳而不获,不可不劳而获”的学术精神,教育学生“作文如做人,文品即人品”,坚持学术诚信,严守学术道德。

坚持改革创新,学生为本,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各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创新本科生管理模式。担任实验设备副院长期间,他组织申报并获批3项财政部中央高校实验设备建设项目,筹措经费1200多万元,主持兴建了地理科学的7个实验中心;担任教学副院长期间,推进“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地理科学获批“湖北省品牌专业”和“教师教育创新平台”,负责的人文地理学教学团队获批“华中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团队”,主持的教研成果《师范大学地理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获得“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担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期间,负责地理科学国家一流专业申报并获批,提升了专业影响力。

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2013年,龚胜生提出“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学科发展、社会服务四位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发挥地理学与时俱进、经世济用的特点,带领研究生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学术研究,产出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社会价值的成果。

坚持科教互促,坚守科学教研第一线,致力中国历史医学地理学的研究,着力推动课程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实践育人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在担任副院长期间,他注重课程体系的更新紧盯学科发展前沿和社会经济需求,及时调整本科生、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体系,将学科最新成果引入课堂;注重教学体系的改革,他大力推行“课程实验开放化、课程见习系统化、专业实习基地化、实习基地就业化、毕业论文提前化”的“五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学生们的实验、实习、实践技能得到提高,在全国海洋知识竞赛、“挑战杯比赛、GIS创新大赛中都有出色的表现;注重教材体系的完善,他组织编写“地理科学品牌专业精品教材”和“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指导用书”,推动室内实验教材、野外实习手册的编写,积极参与组织专业教材的编著,已有多本地理实验实习教材出版并在多个高校使用;注重实践育人体系的创新,课程教学中龚胜生注重PBL教学方式的运用,结合课程内容组建研究小组,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和协作科研能力,论文指导中注重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参政议政与教书育人的结合,培养学生的使命情怀和责任担当。他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有5篇评为“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有1篇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被评为“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指导学生野外实习和教学实习,提升学生的教研实践能力。担任教学副院长期间,龚胜生为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规划观测点,优化实习路径,联系实习接待单位,并全程参与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实习,获取了大量野外实习管理的第一手资料,建成的“宜昌三峡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现在运行良好。2013年,他驻点武汉中学指导学生8名学生的教育实习,为学院开了教授指导中学教育实习的先河,所指导的实习小组被评为优秀实习小组。在指导开展大创项目方面,龚胜生率先垂范,指导完成的多个大创项目结题优秀。

带领学生参与考察调研活动,提升学生的服务社会的能力。龚胜生带领学生撰写咨询报告,利用政府、人大、政协、党派的参政议政平台,带领博士生参与政府部门的考察调研,撰写咨询报告。除此以外,他带领学生撰写提案建议、带领学生开展社会调研,反响良好,为社会做出卓越贡献。

科研育人:

学术严谨 提升学生科研能力

教育学生坚守学术道德,严守学术规范,做文品与人品双佳之人。龚胜生教育学生树立“宁可劳而不获,不可不劳而获”的治学态度;他视学术规范为“学术之美”,以养成研究生良好的学术规范。

激励学生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做对国家社会有用之人。龚胜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学生历史使命感的培养,不仅常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古训勉励之,而且常以顾颉刚、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等历史地理奠基人创立“禹贡学会”、开展黄河变迁研究、编纂《中国历史地图集》《北京历史地图集》《西安历史地图集》等为时代服务的例子激励之;研究生教育是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有用之人的精英教育,他以“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论文是耕耘出来的”为口头禅,以“论文不能藏之深山,学术应该经世致用”为选题诀,教育学生面向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开展学术研究,勇担社会责任,“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做到“政治责任与社会责任结合,参政资源与学术资源结合,学术方向与政策方向结合”。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做独立与协作科研的创新之人。龚胜生秉承史念海教授“学如金字塔,非博无以致专”之学训,把课堂视为传道授业的“作坊”,把育人作为教学科研的“要务”,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一是用起点、终点、路径、内容、方法的“十字箴言”锻炼学生的系统思维;二是用“读书日志”和“读书札记”锻炼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三是推荐必读的文史哲类书目,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他注重因材施教,根据专业背景和学习兴趣,采用“专题指定”方式培养研究生的独立科研能力,采用“课题小组”方式培养研究生的协作科研能力,采用博士生辅导硕士生的“动态阶梯”方式培养团队精神。

开创中国历史医学地理学新学科。自1994年致力中国历史医学地理学的探索,在他医学地理学理论、历史疾病地理、历史寿命地理、历史药物地理等方面都发表有成果,培养专攻历史医学地理学的博士生6名,朱士光教授评价“中国历史医学地理学已蔚然成为中国历史地理学和中国医学地理学交叉领域的新兴学科”。

开辟中国历史疫灾地理学新天地。龚胜生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疫灾历史地图集研究与编制》《中国古代传染病流行地理规律与历史影响的综合研究》《民国时期疫灾流行与公共卫生意识的变迁》《中国古代疫灾流行规律及其经济社会危害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60-1911年间中国疫灾时空规律及其环境机理研究》《2000年来长江流域瘟疫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二千年来长江流域主要环境疾病分布变迁规律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古代战争与瘟疫的时空耦合及其社会生态研究》。

拓宽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学新领域。《清代两湖农业地理》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谭其骧禹贡基金优秀历史地理著作二等奖,对“湖广熟,天下足”之源流实质、明清湘鄂赣地区的耕地结构、清代两湖粮价与人地关系演变的研究有一定学术影响。同时,龚胜生在历史城市地理、历史区域地理、历史旅游地理和地理学思想史等方面也有诸多研究成果。

服务国家和地方可持续发展战略。龚胜生长期致力于研究资政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阐明了可持续发展系统理论,开辟健康可持续新领域,推动壮大可持续发展研究机构。

聚焦社会:

积极提案 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

资政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过去几十年来,龚胜生发表多篇文章,对宣传可持续发展思想和战略具有积极作用,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意见与建议。2011年,他开展了《湖北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与空间意象》研究,在省政协常委会上做《用 A 型城镇化骨架进行区域整合,促进我省城镇化建设》专题报告, 提出的“三轮驱动,多点支撑”的战略构想,被采纳转化成“一主两副”城市发展战略,并获省政府发展研究奖。2002年,龚胜生任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该中心已成为校重点人文社科研究机构、国家智库统计单位和湖北省重要智库机构。

推进健康可持续和健康中国的建设。龚胜生将健康可持续作为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发表多篇理论文章,发起和承办“健康可持续国际学术研讨会”,成立“湖北省健康地理创新团队”,开展《湖北省水土环境变化与健康响应》、《应用污普数据推进“健康湖北”建设研究》等项目研究;“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两翼。龚胜生于2013年发表《中国“癌症村”的时空分布变迁研究》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2017年,他撰写的参事建议《武汉市大学生艾滋病的防控亟待重视和加强》获得武汉市副市长肯定性批示。2019年,龚胜生在“两会”提交的《关于重视和加强高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控的提案》,被多家媒体报道,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献计出力。解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2016年,龚胜生为学院师生做《习近平总书记论生态文明建设》的辅导报告。2018 年,在《湖北日报》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质量彰显人民生活质量;让生态环境保护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三点解读习近平总书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的生态文明思想,被诸多媒体转载。积极建言地方生态文明建设,2016年撰写的《关于加快十堰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打造湖北新兴增长极的建议》获省政协主席肯定性批示。2016年撰写的《关于推进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建议》获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肯定性批示。2018年“两会”期间关于外卖垃圾处理、长江经济带生态廊道建设的意见建议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积极建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0年龚胜生在“两会”提交的《关于资源枯竭型村庄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建议》,2021年“两会”提交的《关于发挥传统村落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的提案》,这两个提案都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2022年龚胜生教授关于乡土人才的提案被央视焦点访谈报道。

辛勤耕耘在教学第一线

以谆谆教诲培养人才

龚胜生教授数十年如一日

躬耕学术尽显育人初心

将温暖学术情怀扎根祖国土地

为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

在笃行中探索知识与未来的可能性

在态度和行动中彰显时代使命与师者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