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网站!

民进网

湖北民进网

首页 > 参政议政

发挥统一战线优势,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

发布时间:2020-12-24来源:民进宜昌市市委会 卢 瑞 浏览量:13054
【字体大小: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战略方针,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乡镇街道,城乡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基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拓宽人民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着力推进基层直接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如何健全充满活力的群众自治制度,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挖掘统一战线优势是有效的措施之一。

一、基层社会治理难点

乡镇街道、城乡社区作为社会管理服务的基本单元,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处于最底层,是我国条块化管理的最后一公里,诸多社会事务最终需要街道、社区这一层级去完成,而基层社会管理的繁杂、琐碎,带来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系列难题:一是基层组织人员不足。在乡镇街道层面,要应付上级各部门布置的工作和任务,均需要在乡镇一级进行处理,而传统的“七站八所”和党委政府相关力量很难应付乡镇覆盖范围广,街道涉及人员多的实际问题。而在村居社区层面,既要完成上级各项工作,还要破解基层矛盾,在一线服务基层群众,社区人员的配置很难应付繁杂的工作。 二是基层人员待遇低,发展空间狭窄。对于乡镇一级人员,绝大多数乡镇工作人员的晋升空间小,工资待遇低,尽管在职级制改革后,有效解决了乡镇公务员的上升空间和待遇问题,但是事业单位的人员仍然难以享受同等待遇,而其中通过职称晋升的空间,也难以突破。在村居社区工作人员中,绝大多数都没有行政编制和职级,乡村干部更是身兼数职,特别是在精准扶贫中,乡村干部全职投入乡村工作中,难以顾家,而年收入太低,难以让乡村干部安心工作持家。伴随城市网格化管理新设置的网格员岗位,不仅待遇不高,也没有为相关人员考虑晋升空间,均需要在制度设计中予以关注。三是在社会变革中,基层社会治理内容日益复杂。伴随着人员的流动,社会内部矛盾的变化,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日益复杂多样,在城市,有基于小区治理的矛盾化解,有基于群众生活多样化需求的各类活动组织实施,有提升社区综合治理水平的资源整合;在乡村,有人口老龄化、村居空心化以后的村居可持续发展问题,有乡村振兴过程中农业农村改革过程中的矛盾破解问题,有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涉迁涉诉问题的处理等,各类复杂问题的汇聚,日益需要借助专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破解工作难题。

二、统一战线协商优势

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在团结社会力量,凝聚社会共识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基层社会治理中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主要涉及到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在社会变革中生发出来的各种内部矛盾,需要通过人民的手段和智慧来破解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难题,在实际操作中统一战线具有以下优势:一是统一战线范围广、对象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统一战线工作对象为党外人士,这些人员分布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涵盖了各类人才,能够在统一战线的领导下深入基层,发挥统战作用,帮助基层解决各类难题。二是统战对象覆盖广,专业强。各类统一战线对象,包括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及其在大陆的亲属,华侨、归侨及侨眷,其他需要联系和团结的人员等,均是社会领域中某一方面的党外代表人士,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能代表各类新阶层表达相关领域利益诉求,在统一战线领导下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能有效发挥相关人士的代表优势和专业特长,为破解基层社会治理凝聚更多力量。三是统战协商路径多,经验足。在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会议协商、约谈协商、书面协商等多种形式,协商民主制度的优化和完善为基层社会治理实施协商民主提供了参考。而统一战线对象中既有行业精英,也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界人士,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能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发现问题,形成意见建议推动基层问题解决,也能够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进一步明社情,懂国情,更好参与协商民主,提升民主议事能力,推动社会进步发展。

三、融合创新实践探索

党的十九大提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中进一步进行了诠释,刚刚结束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进一步深化,提出了“治理效能”,从治理体系构建和治理能力提升上升到更关注群众的获得感,必然要求在党建引领下,通过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使治理变得更加柔性,通过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让治理重心进一步向基层下移,实现向基层放权赋能。

(一)党建引领制度创新

党建引领,落实到基层社会治理,在乡镇街道层面,重点在于提升乡镇街道党委的组织力,通过建立乡镇街道党委领导下的乡镇街道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乡镇街道重大决策报告制度和公示制度。在城乡社区层面,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的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通过提升社区服务供给能力,增强社区信息化应用能力,强化社区文化引领能力,不断增强社区居民参与能力。 结合宜昌近年来基层社会治理改革模式,我们将“三在”工程作为基层社会治理落地的重要模式,各地在实施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夷陵区龙泉镇龙泉村通过调整村党群服务中心布局,拆掉高柜台,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站出来、扛起来、亮起来”,真正让党员干部生活在群众中。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通过成立试验区旅游功能性党委,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能人大户带动的“双带”,把分散的群众组织起来,构建经济联结机制,架起共同富裕的桥梁,实现了让群众生活在集体中。宜都市五眼泉镇弭水桥村党支部在支部书记刘大卫的带领下,坚持每户必访、群众有事半小时到现场、执行政策一碗水端平、第一时间抓落实、公家的钱不乱花,同每个党员干部一起做到人在、身在、情在,成为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的“问题终结者”,让基层阵地筑牢在百姓心中。而宜昌市夷陵区通过构建“社区(党委)-网格(社区干部、网格员)-物业小区、老旧杂居小区(党支部)-楼栋、街巷(党小组)-居民户”五级联动治理架构,突出重心下移,工作下沉,服务靠前,创新深化城市小区微治理,将党建引领的作用落实到基层一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不断强化基层党建引领。

(二)群众自治实践优化

群众自治,关键是要发挥广大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让群众的问题在群众中来解决。针对城市街办和社区问题,需要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鼓励成立基层社会治理组织,通过挖掘能人,发现专业人,引导群众参与,不断提升小区和社区治理的群众参与度。而在乡镇乡村,要结合农村实际,谋划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乡村特色发展的改革路径,通过不断发展乡村自治组织,挖掘乡村自治潜力,提升群众自治的能力。在具体实施层面,一是要依托基层党组织搭建群众自治平台,吸纳社会各阶层人员参与其中,让人民群众在自治平台上能说话,让社会各界在小范围内能寻求利益平衡。二是要挖掘街区能人参与社区治理,通过可靠的意见领袖引导,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三是要充分发挥专业人士优势,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下,充分发挥专业人士优势,将统一战线资源融入其中,发挥统战优势帮助人民群众解决难题。

(三)协商共治破解难题

在关注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发展中积累的协商共治经验显得尤为重要。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充分挖掘统一战线各方人士资源,通过“双报到”等制度落实,丰富基层社会治理中人力资源不足的现实困境。通过小区业主委员会、乡村居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将协商治理平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通过基层支部领导,社会各方参与,依法依规协商,共同破解难题,将民主协商优势充分运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更加广泛的团结身边力量,让社会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更好发挥中国制度优势,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共圆伟大中国梦。

四、小结

基层社会治理牵涉到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利益,且在社会中处于最末端,最底层,由于矛盾问题个性化差异,需要充分利用统一战线理论和优势,通过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搭台,鼓励各类统战对象、社会组织广泛参与,贴近民众生活去破解难题,通过解决基层问题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共圆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