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网站!
 
加入收藏 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热点关注

重庆日报:重庆市全面推进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

发布时间:2014-04-22  

 

    评价是教育的风向标和测量仪,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牵一发动全身,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重庆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会召开,标志着重庆市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全面推进。评价改革的探索为学校、师生带来了哪些变化?为此,本刊走进部分区县的典型学校进行了探访。

    学生:个性凸显 后劲十足

    “评什么”决定了“教什么”和“学什么”,最终影响学生的成长。

    重庆石柱县第一个在全市将初中升入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以10分计入中考成绩,全县为此构建了一体化的学生评价体系,结合重庆市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五大板块”,根据县域特色将中小学评价指标细化为行为习惯、文明礼貌和学习能力等10项,并且学生在小学入学时就建立流动性的成长档案袋,伴随着学生本人转学、升学。

    重庆北碚自2004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启动实施以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静态评价走向动态评价,由阶段性评价走向过程性、日常性评价,形成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重庆北碚样本”。

    “重庆北碚样本”从五个维度细化成19个二级评价指标,包括行为习惯、公民素养、人格品质、理想信念等,同时注重评定主体的多元性,让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社区都参与到评价中。

    这些改革探索给广大师生带来了什么变化?

    “首先,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发展,个性特长得以凸显。与非参与评价实验的学生相比,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后劲,自主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明显增强。”这是推行评价改革探索区县的一致感受。市教育评估院院长龚春燕表示:“以重庆石柱为例。重庆石柱县在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上抓住了学生成长的关键节点,顶层设计起点高,突出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

    其次,新的评价实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了师德师风建设。培养目标的进一步明确,从根本上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更多“研究型”教师、“发展型”教师得以涌现。

    学校:特色发展 综合提高

    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既有面上的推广,也有点上的突破。

    重庆石柱南宾中学建立了以“校园集优卡”为手段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学生集齐3张红卡在班主任处兑换一张黄卡,集齐3张黄卡在少先队大队部兑换一张蓝卡(终级卡),以“终级卡”的数量作为考核学生评优、评先进、获取“四好少年”和“十佳少年”等的重要依据。

    重庆石柱民族中学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和民族传统艺术结合,促进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土家摆手舞班、“竹铃球班”、“天地球班”等特色班级如雨后春笋般创建起来。通过参与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2013年,全校体育高考80分以上人数达15人,其中90分以上达5人。近3年来,学校共为高等院校输送艺体本科专科生600余人。

    重庆梁平县和林镇初级中学还尝试将综合评价从个体聚焦到整体。针对学校留守儿童比较多,个别孩子由于家庭宠爱或家教缺失,迫切需要团队的合作、赏识和关爱,学校采取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实行团体评价。这一举措保护了学生脆弱的心理,又激发了他们的集体荣誉。

    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打破了一考定终身、分数论英雄的单一评价体系,更客观全面反映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状况和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特长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