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网站!
 
加入收藏 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热点关注

中国教育报:江西宜春省内率先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发布时间:2013-12-18  

 

  宜春,地处江西西北,自古教育昌盛,人才辈出,曾有“江西进士半袁州(宜春)”的美誉。

  2012年,接过前辈接力棒的宜春教育人,在全省率先启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以流动现场会为抓手,建立城市教育用地储备制度,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宜春大地上,掀起了一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浪潮,让袁山秀水的城乡孩子,共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片春。

  边看边议、边看边评——以流动现场会为工作抓手

  马头墙、小青瓦的传统建筑风格,教室、功能教室与办公室组成的校园资源共享网络……高安市石脑镇中心小学的一流硬件设施,让宜春市第二届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流动现场会的会议代表纷纷对这所农村校发出“矛盾”的感慨:“我们进‘城’了!”

  而当代表们来到高安市第六小学后,私下的议论就更多了,“我们县城里的小学,都没有这里的条件好啊”,“真想让我们的县委书记也来看看,人家是怎么重视教育的”。

  今年11月12日至13日,宜春市第二届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流动现场会召开。现场会前一天半里,在宜春市副市长周志平的率领下,市教育局、发改委、财政局和城建局负责人,各县(市、区)分管教育的县领导和教育局长等代表,辗转800多公里,参观石脑中心小学等全市10个县市区的13所中小学,了解标准化建设情况。

  2012年,宜春在江西率先启动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并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流动现场会。今年,宜春市共有19所义务教育学校申报参评,市教育局组织专家评审组,按照30项评估指标标准,对申报学校进行了认真评审,遴选出13所学校作为流动现场会的参观学校。

  11月13日下午现场会第二阶段,会议代表集中开会,通过投票,并结合专家评估,评选出10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先进学校”。高安和丰城均有两所学校获此称号。而去年第一届流动现场会,高安没有一所学校入围。“正是去年的流动现场会,让我们很丢面子,但是今年我们把面子找回来了。”高安市教育局干部况阳林说。

  “流动现场会的最大特点就是,对比更加直观、感受更加真切,通过横向对比让各个县市区真正发现差距,从而激发起重视教育的动力。”宜春市教育局局长南青说,“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邀请财政局、发改委等部门参加,让他们也真切感受到教育真实的情况,争取兄弟部门的支持。”

  “流动现场会已经成为宜春市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宜春市教育局总督学余兆辉说,1996年底,宜春市率先在全省通过“两基”省级验收,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之前连续4年组织大规模的“学校建设和管理”流动现场会。现在,这个重要抓手再次推动宜春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

  适度超前、科学布点——建立城市教育用地储备制度

  “这块地原来早已经被教育局规划成小学了。”当南青把《宜春市中心城区教育发展专项规划(2012-2030年)》放在宜阳新区管委会负责人面前时,这位负责人才“恍然大悟”。

  这块地指的是袁州区宜阳新区湖田村西坑,其靠近明月山4A旅游区和新建的宜春机场,商业潜力巨大。等宜阳新区准备对这块地进行商业开发时,才知道这块地已经被市规委会规划成了湖田中心小学。

  宜春市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一直由宜春市规划委员会组织和指导。“市规委会自2004年成立后的5年里,一直没把市教育局纳入进来。”南青告诉记者,“经过积极争取,2009年市教育局纳入到了市规委会。从此,在城区规划建设中尤其是城区用地上,教育有了话语权。”

  2012年3月15日,宜春市政府研究成立了宜春中心城区教育发展专项规划领导小组,副市长周志平任组长,副组长则包括市教育局局长和市城乡规划建设局局长等。2012年5月,正式启动《宜春市中心城区教育发展专项规划(2012-2030年)》的编制工作。按照“适度超前、科学布点、改建结合、以建为主、实用可行、控制规模”的原则,经历学习考察、前期沟通、收集资料、实地察看、整理编制、反馈修改等阶段,用时7个多月,广泛征求了教育、规划、国土等部门的意见,八易其稿,最终于今年3月由宜春市政府批复实施。

  记者在《专项规划》的“政策保障”一项中看到,市、区两级政府根据城市土地储备管理政策,按照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建立城市教育用地储备制度。规划预留的教育建设用地,不再公开出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擅自改作他用。

  今年宜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各县(市、区)在今年内都要编制中心城区教育专项规划,为城区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预留空间。

  “现在,每次市规委会开会讨论某块地的使用时,市长都半开玩笑地说:‘先让南局长看看这块地是不是已经是教育局的了。’”南青说。

  跟踪问效、择优安排——向财务管理要效益

  “原来我们管弦乐队只能在校长办公室里练习,有时团体演练时会去楼顶。”丰城市剑光第三小学六年级(5)班学生黄子洋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的排练厅有三间半教室大,团队演练在屋子里面就能完成了。”

  剑光三小地处丰城市旧城区剑光街道办,旧校区占地仅5000平方米,仅有的两栋教学楼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危房。校长罗军告诉记者:“就连家在学校门口的学生都跑到很远的剑光二小去上学。”

  2009年,丰城市把剑光三小扩建工程作为旧城区改造建设的重点工程。2011年,丰城市政府投资2800万元资金启动三小扩建工程。2012年,拨付2000万元的二期工程项目资金。学校主体建成后,市政府又及时拨款给学校用于增添教学设备。学校竣工时,累计投入已达6000多万元。

  丰城对教育资金的大投入是宜春市优先发展教育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09年至2012年,宜春市义务教育阶段投入123.7亿元,年均增长25%。

  2007年以来,宜春市制定并认真落实《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为全市教育资金的使用勒上“紧箍咒”。2012年,全市又在各县(市、区)推广成立县级教育财务核算中心,实行“校财局管”,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全部及时落实到位。

  除了集中核算外,宜春市还重点开展了加强对来信反映经济问题的审计、做好校长离任审计等审计工作。此外,宜春还特别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资金的监管。明年6月,江西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将组织对宜春市2013年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进行验收。工程全部完成并经验收通过的,才能安排2014年资金。未达标的,停止安排2014年资金,限期整改。

  “从整体上来看,宜春市对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投入是以跟踪问效、择优安排为准则的。”南青局长向记者介绍说,“通过建立健全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花好教育投入的每一分钱,向财务管理要效益。”

  今年9月,新的剑光三小正式落成。用上了新排练厅的校管弦乐队代表宜春市参加江西省少儿艺术节,获得器乐类全省一等奖。“家住学校门口的学生也从远的学校回来上学了。”罗军高兴地说。(本报记者 禹跃昆 徐光明)

  改革者说

城乡统筹科学规划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宜春市副市长 周志平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城乡统筹、科学规划”。

  宜春市政府要求市、县中心城区根据城市土地储备管理政策,按照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建立城市教育用地储备制度。各地超前谋划城区人口增长的学位需求,制定城区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科学布点,合理规划和保护教育用地,为学校标准化建设提供法定依据。

  重点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重点是农村学校,关键是薄弱学校。在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的要求下,不断提高市、县两级财政对教育资金的保障能力和监管水平,为标准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目前,全市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结合中小学网点布局调整,科学制定规划,统筹各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资源,建立健全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逐步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办学资源,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