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网站!
 
加入收藏 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热点关注

新华网:抢跑未必会步步领先——上海“零起点”加“等第制”教学评价体系试点初探

发布时间:2013-09-05  

 

    开学前夕,上海再推减负举措——“零起点”教学、“等第制”评价将同时在全市小学一年级新学期铺开,上海市教委将此改革合并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

  “严禁教师‘越界’教学”“学业成绩只占评价标准十分之一”……新政的各项规定能否遏制愈演愈烈的“抢跑”现象?能否还孩子快乐课堂?记者在先期试点的金山、黄浦两区了解到,改革初显成效,但相较政府指令,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转变和支持还需一个漫长过程。

  中等生也拿了9个A

  去年7月,上海金山区启动《小学生学科基础素养综合评估》项目,在6所学校试点实施全面、体验式的等第制评估。

  与过去只在边缘学科实行等第制不同,金山要求试点学校在语数外三门主课上先“动刀”;更区别于把分数折算成等第的老方法,学校需对学生知识技能、综合实践、兴趣习惯等方面进行多维度考量,并科学设计可操作的观察量表和记录工具。

  成绩单由此变成了“体检单”。在金山区海棠小学,记者看到了二年级学生小芸的“数学学科基础素养评估报告单”。在“知识技能”维度下的“计算掌握”和“概念理解”指标上,她未能拿到A,但在“综合实践”与“兴趣习惯”维度下包括“数学表达”“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在内的多项评估上,她的表现均为A。“若单论学习成绩,小芸在班上中等水平,但她拿到了9个A,我们看重的是她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思维。”海棠小学校长钱欢欣说。

  “‘体检单’最终呈现的是一组等第,而不是分数。老师和家长也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计较名次和得分。”金山区教育局小幼教科科长张朝晖表示,“过去一张试卷,考分高的不见得学习能力更强,现在依照课标细分出十余项指标进行ABCD评估,看似模糊,实则精确。”

  学生家长张耘告诉记者,实行等第制后,孩子对考试不再像从前那样焦虑了,自己也发现了孩子对科学的强烈好奇心,现在经常带孩子去科普场馆观摩。

  无论是“等第制”还是“零起点”,上海市教委均明文要求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和设计学习活动,不超前,不拔高。市教委近期还梳理了小学低年级拼音识字标准要求,将上海的拼音学习拉长至两年,共53课时,且一二年级不再有抄默写拼音要求,会认即可。

  较早施行“零起点”教学的黄浦区瞿溪路小学校长孙鸣军认为,老师严格按照课标要求一步步来,学生的基础更扎实,也有更多时间来发展兴趣。通常从三年级后,就能明显感觉到培养好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带来的后发优势。

  家长有质疑,教师有困惑

  通过教学改革让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固然令人欣慰,但更多时候,新政面对的是来自家长甚至教师的不理解。

  “现在基本上不用‘零起点’这个词了,家长们通常会从知识准备的层面来理解‘起点’,认为学校啥都不教了,反而更应该提早让孩子进辅导班学习,生怕入学后‘掉队’。”张朝晖说。

  上海闵行区实验小学教师今年暑期对一年级准新生做了一次家访。结果显示,近八成孩子都已经学习过拼音、数学等课程,许多孩子的识字量甚至过千。家长的解释是:“班上大部分孩子都不是一张白纸,怎么确保老师一定不会加快教学进度?”

  不少校长则表示,“抢跑”实则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强制性的提前开发会加深孩子对学习的焦虑,同时牺牲了个性发展的机会。

  “不管之前差异如何,孩子在每个年龄段该学的学科知识,学校都会教。严格按课标教学,正是不希望因为赶进度给学生带来负担。”闵行实验小学校长何学峰说,“超前学习的意义不大,提早学了100以内加减法的学生,入学后的优势一般不会超过一年。”

  “既然学生‘基础参差’回避不了,如何兼顾班上‘吃不饱’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问、作业等环节该怎么区别对待?都需要学校各自探索。”有校长表示。

  还有教师困惑:在更多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后,规定的课时如何保证?对教师教学执行力会带来哪些挑战?家长、社会不支持怎么办?

  珍惜孩子不可复制的童年

  “等第制”“零起点”相关内容如今也被吸纳进教育部新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中。然而,“减负十条”却招致了国内不少家长和教育者的质疑。有家长甚至表示:“孩子将来要面临严酷竞争,不能为了那万分之一成为创新人才的可能性,冒险放弃获得一份体面工作的机会。”

  减负是一项长期工程,但毕竟考虑的是孩子长远的发展。上海已计划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在小学新学期开学全面铺开。其中,全市小学一、二年级学生都将采用“等第制”评价方式,金山区还将此拓展至小学五年级,直面“小升初”竞争。

  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特级校长张人利表示,还孩子快乐学习,还需教育培训机构、个别幼儿园和小学不再推波助澜,借“以学定教”等名义层层拔高教学要求,更不能以多写几个字、会做几道题来挑选孩子。更重要的是,“家庭和社会要共同努力,破除‘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错误观念,要明白减负、人才培养都是长线工程,不是一场靠抢跑就能‘步步领先’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