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网站!
 
加入收藏 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热点关注

光明网:“绿色评价”能否改变“应试教育”?

发布时间:2013-06-19  

 

  教师摈除对中小学教育质量观固有的“分数”“应试”“填鸭”“相同”关键词,真正让“综合”“个性”“潜能”“审美”“信念”“创新”等关键词在脑海里扎根,是当务之急

  什么是好学生?什么是好学校?什么是好的教育?分数、升学率就是唯一的风向标?

  在强调绿色发展的今天,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也有了“绿色”国标。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阐明了教育质量的科学内涵和评价要求。那么,“绿色评价”关注什么?对目前的教育评价改革又有怎样的引导?

  走向“绿色”,迈出第一步

  6月18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向记者介绍了这套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绿色评价指标体系。

  据郑富芝介绍,新的评价内容和指标包括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又关注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既关注共同基础,又关注兴趣特长;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益。

  其中,品德发展水平包括行为习惯、公民素养、人格品质、理想信念,由低到高、循序渐进。

  学业发展水平包括知识技能、学科思想方法、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不是简单强调考试分数,而是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和应对未来挑战所需的能力和素养。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身心发展水平的指标最多,包括身体形态机能、健康生活方式、审美修养、人际沟通、情绪行为调控,不仅重视孩子们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兴趣特长养成,则是在关注统一要求、全面发展的同时,针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出的,包括好奇心、求知欲、爱好特长、潜能发展。主要目的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学业负担状况,包括学习时间、课业质量、课业难度、学习压力。主要目的是关注学生学习效率,保护学习兴趣和热情,着眼孩子们的长远发展。

  “就像现在衡量经济发展强调‘绿色GDP’一样,评价教育质量也应该强调‘绿色’。”郑富芝表示,目前的评价指标框架一定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必须要迈出这第一步,解决有无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在实践中探索完善,逐步形成更加科学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全面为学校“体检”

  “教师摈除对中小学教育质量观固有的‘分数’‘应试’‘填鸭’‘相同’关键词,真正让‘综合’‘个性’‘潜能’‘审美’‘信念’‘创新’等关键词在脑海里扎根,是当务之急。”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原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心情迫切。

  如何撬开“应试教育”保垒,引导人们正确的教育质量评价观?

  2010年,教育部将上海确定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组织研制了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进行了中小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改革试点。从试点情况看,这项改革对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为在全国推进评价改革奠定了很好的实践基础。

  “绿色指标,既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家长、社会对学校‘好差’口口相传的主观评价状态,又帮助每一所学校寻找持续发展的方向,从而不断推进育人目标的有效落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巡视员尹后庆用实例证明人们传统观念的好学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例如,一些原先不引人注目的学校,评价信息表明,学业质量比较好,学生负担比较轻,显示了过硬的育人质量;有的择校热门学校,通过分析评价结果,也揭示了潜在的不足和隐患,如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不理想等。

  这正是绿色评价的导向:扭转当前普遍存在的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推动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就像我们的体检报告,把身体各个部位的情况和问题一一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笼统地说身体好或不好。既要肯定学校的优势和特色,也要明确指出存在的具体问题,不用成绩掩盖问题,也不因问题否定成绩。”郑富芝说。

  考试招生制度将与“绿色评价”相一致

  显然,这一评价框架的建构,既为学校未来发展明确了导向,又为学校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提供了总结、反思、再提升的评价标准,但当下,更需要的是认真思考一系列难题的解决。

  比如,评价标准的健全问题。有些在国家课程标准和相关政策中有明确的量化要求,像体质健康、作业时间、睡眠时间等,但有的只是原则性要求,目前还缺乏相应的具体标准和全国或区域的常模,像学生品德发展、兴趣特长等。

  “从学校组织实施的视角,领会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的精神,不仅仅是校长的事情,也是广大中小学校全体教职工的事情。”有着20多年校长经历的唐盛昌说:“《意见》精神的落实,不仅呼唤学校通过内涵建设来提升教育质量,而且呼唤学校通过观念、行动的变化来影响家庭、社会的固有看法,形成合力,为中小学生的成长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北京市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有着相同的体会,转变观念不只是学校干部教师的事,当前更重要的是要宣传教育家长,宣传教育社会。他表示,将准备专门在家长中召开科学质量观的大讨论,宣传教育家长,科学育子,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推进素质教育其中重要一环就是要与招生考试制度协调好。

  “将来招生考试方向和绿色评价方向会高度吻合,基本一致。招生考试更加关注综合素质和兴趣特长,发展潜能,不能只看分数,只看成绩。”郑富芝说,加快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兴趣特长的考查,使评价和考试招生的要求相一致,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