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的一天,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三(2)班数学课正在讲“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老师循循善诱,引导孩子们思考、举例、得出结论。孩子们举一反三,你抢我答,气氛好不热烈。随后,学生们利用人手一台的电脑,进入数字化校园系统,开始在线做练习。量很少,几分钟就完成了,练习结果即时出现在教师电脑上。全班三十几个孩子只有2个孩子做错,老师随即对其进行辅导……
这是该校的数字化校园系统。这个系统中,记录着学生的各种数据,教师能轻松掌握学生的知识点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课后作业时间也有效减少。“借用农业术语,我们就是变漫灌为滴灌。漫灌就是不合理的作业,繁琐、重复;滴灌就是有针对性地教学。”校长陈立华说,“滴灌是针对根的灌溉,有效、节约。对学生来说,小学也是人生的根,对学生的影响是一生的。”
学校经过长期的教学和研讨,提出了“构建幸福教育的课程体系”的改革目标,整合课程内容,实现“四个转变”:课程设置关注人的发展,由知识向能力转变;课时长度立足实际需要,由平均向按需转变;课程目标突出能力培养,由单值对应向多元对应转变;课堂教学强调因材施教,由漫灌向滴灌转变。
该校精心设计了“作业监控记录表”,这是学校对课业负担进行“日记录、周监控、月评估”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份四年级某班3月份的表上,列明了每天语数外三科的作业类型,有预习、摘抄、简算等内容,都是基础作业,全部完成时间控制在二三十分钟。班主任是“监控”班级作业情况的统筹者,某科的作业稍多,别的科目就要减少,控制总时长。
“减量不等于减质,我们减的是重复性的内容,有兴趣、有余力的孩子还可以自行拓展,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学校副校长张琪说。“四年级有七八个孩子特别爱写作,在班级空间里贴出自己创作的小说,‘粉丝’还不少。”说起这些,语文老师刘立红显得很高兴。
为了拓展孩子们的兴趣,学校安排了厨艺、陶艺、版画等15门拓展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修。在活动室,身着白纱裙的女孩们,认真地在练习着舞蹈;陈列室里,可爱的风车模型上印着小熊维尼。有趣的是,学校还有个“小胖墩俱乐部”。利用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十七八个孩子会在这里接受减肥训练,还有针对他们的食谱。体育老师王长柏介绍说,全校学生都能保证每天将近2个小时的锻炼时间,小胖墩体重降了下来,意志也增强了。
这样的现象非常普遍:学校作业少了,家长却有顾虑,为孩子报名各种课外培训班。为此,在减负过程中,朝阳实验小学主动与家长沟通,赢得家长的支持配合。2011年学校启动“小书包减肥”行动,让学生的书包真正轻下来。学校负责人说,“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仅仅为了减轻学生负担,还希望引导教师、家长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一起为学生减负。”
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离不开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为了让教师快速成长,朝阳实验小学教师坚持开展“青蓝工程”,每个新教师都会有一个“师傅”带领,互相听课、打分、学习,用“师徒结对”的方式,促进教师共同成长。